有一種流傳廣泛的以訛傳訛:“塔克拉瑪幹”在維吾爾語中是“進去出不來”的意思,人們稱之為“死亡之海”。其實,“塔克”、“塔格”、“博格‘達’”的“達(克/格,輕聲)”都是山的意思。“拉瑪幹”,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大荒漠”,引申有“廣闊”的含義;那麼“塔克拉瑪幹”就是“山下麵的大荒漠”的意思。不僅維語的含義如此,這個詞彙也是非常形象地描繪了實際的地貌。
“綠色走廊”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陸性氣候,風沙強烈,溫度變化大,全年降水少。這兒風沙活動頻繁,沙丘形態奇特,最高達250米。最奇妙的是兩座紅白分明的沙丘,名聖墓山。山頂經風蝕而形成“大蘑菇”。由於地殼的升降運動,紅砂岩和白石膏構成的沉積岩露出地麵,形成紅白鮮明的景觀。沙漠四周,沿葉爾羌河、塔裏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兩岸,生長發育著密集的胡楊林和樹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特別是縱貫沙漠的和闐河兩岸,長生蘆葦、胡楊等多種沙生野草,構成沙漠中的“綠色走廊”,“走廊”內流水潺潺,綠洲相連。林帶中住著野兔、小鳥等動物,亦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點生機。考察還發現沙漠中地下水儲存量豐富,且利於開發。有水就有生命,科學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區論”。
被白雪覆蓋的沙漠
在各條流入、縱切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季節河河床上,即使深入沙漠腹地五六百公裏,都分布許多小綠洲,有維吾爾族鄉、村常年定居於此。這裏,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於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裏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裏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係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份;那裏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2008年,塔克拉瑪幹沙漠曾連續11天遭遇罕見的大雪,這是其有記載以來的最大幅度的降雪和低溫天氣。沙漠地區降雪是比較罕見的,因此白雪皚皚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成就了一副壯麗的雪地沙漠美景。
擴展閱讀
·世界上最幹旱的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占據了智利南緯18°~28°之間的大麵積領土,南北長約1100公裏,絕大部分在安托法加斯塔和阿塔卡馬兩省境內。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阿塔卡馬是世界上最幹旱的沙漠。難以想象一次幹旱竟延續了400年之久,但這的確曾發生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部分地區。這些地區自16世紀末以來,於1971年首次下了雨。位於阿塔卡馬沙漠北端的阿裏卡從來不下雨。它已成為一個聞名的度假地,靠引安第斯山脈的管道水來供水。
黃沙也柔情——中國四大柔美沙漠
想到沙漠,腦海裏總會出現炎熱、幹旱,狂風肆虐,萬物不生,一片死寂的黃色,其實不然,沙漠有其獨特的美麗,中國有很多世界知名沙漠,每個沙漠都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大沙漠,總麵積4.7萬平方公裏,海拔高度1200至1700米。這裏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4000多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多達113個。有關專家經過分析發現,形成湖泊和沙漠交織的原因是巴丹吉林沙漠西南500公裏處的祁連山雪水通過地層深處的斷層進入了沙漠。據估算,巴丹吉林沙漠每年可能增加5億立方米的地下水。
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
在新疆南部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一條長35公裏、麵積3000多畝的翠綠林帶,在茫茫黃沙的包圍下,顯得生機盎然,成為大漠中獨具特色的綠色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