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一二疊紀大冰期還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早期將近四五百萬年的時間裏,全球範圍內的海洋生物以冷水動物為主。
石炭一二疊紀的冰川作用,是大陸漂移假說論述岡瓦納古陸的主要證據之一。
第四紀大冰期
第四紀大冰期是地球曆史的最新階段,始於距今175萬年,在近一百萬年的第四紀中,有過幾次冰川期,在冰期之間又有過氣候較暖的間冰期。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造成了地球上冰川的擴展和退縮,並對整個地理環境特別是生物界有極大的影響。
一般所說的冰河時代,主要是指第四紀的大冰川的時代。因為它離我們最近,在地貌及沉積物等方麵遺留下許多痕跡,使我們對它了解的比較詳細。實際上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中發生過好幾次這樣的大冰期,有時冰川的範圍擴大到目前在赤道附近的南非、印度和澳洲。根據發展的觀點來看,地球上今後還有可能發生大冰川的降臨。
第四紀生物界的麵貌已很接近於現代。哺乳動物的進化在此階段最為明顯,而人類的出現與進化則更是第四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知識鏈接
·冰川與氣候·
“冰川是氣候的產物”,這是冰川學界的流行說法。那麼,氣候又是什麼的產物呢?有一種說法是“氣候變化是地球係統的變化在大氣圈中的反映”。冰凍圈是地球係統的一部分,所以人們可以說“氣候的一部分是冰川的產物”。冰川與氣候的關係緊密,它們同時受地圈變化的製約,人們甚至可以說“冰川和氣候同是地圈變化的產物”。地圈的變化又受宇宙因素的製約。
地球曆史上的冰河期——極地傳說
南極和北極都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那個寒風呼嘯的冰雪世界裏,美麗的極光締造出多少動人的傳說;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前去探險,經曆過多少艱難困苦,終於將人類文明的旗幟插在了堅硬的冰層上……
關於極光的美麗傳說
相傳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隨著夕陽西沉,夜將所有的一切全都掩蓋起來。一個名叫附寶的年輕女子獨自坐在曠野上,夜空像無邊無際的大海。天空中,群星閃閃爍爍,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飄灑出一縷彩虹般的神奇光帶,如煙似霧,搖曳不定,時動時靜,像行雲流水,最後化成一個很大的光環,縈繞在北鬥星的周圍。此時,環的亮度急劇增強,好像皓月懸掛當空,向大地瀉下一片淡銀色的光華,映亮了整個原野。四下裏萬物都清晰分明,形影可見,一切都成為活生生的了。附寶見此情景,心中不禁為之一動,由此便身懷六甲,生下了個兒子。這男孩就是黃帝軒轅氏。以上所述可能是世界上關於極光的最古老神話傳說之一。
誰第一個到達北極點?
約54歲的皮爾裏從哥倫比亞岬地出發,組織了補給隊,挑選了4個最強壯的愛斯基摩人,仆人馬休·漢森,還有他,組成了一個向極點衝刺的突擊隊。5部雪橇載著6位隊員,由40隻狗拉引著向北極前進。他們越過了240公裏冰原,到達了離北極還有8公裏的地方。這裏是北緯89°57"。多少年來無數探險家們企盼的北極點已經遙遙在望了。終於臨近了夢寐以求的北極點,他們一鼓作氣登上了北極點。北極點沒有陸地,而是結了堅冰的海洋。他們在這裏插上美國國旗,國旗的一角上寫著:“1909年4月6日,抵達北緯90°。皮爾裏”。
南極為何比北極冷?
南極和北極都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一年到頭都是寒風呼嘯,氣溫很低,以致那裏冰天雪地,成為一個銀白色地世界。但這兩處比較起來,南極常年呈冰川狀態地冰要比北極多得多。
據考察,南極平均冰層厚度約1700米,最厚地地方超過4000米,冰山地總體積約2800萬立方千米,所以被稱為“冰雪世界”;而在北極地區,冰川地分布麵積要比南極小得多。冰層厚度一般約2~4米,冰川地總體積,不到南極地1/10。南極地區是一塊很大地陸地,麵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號稱世界“第七大陸”,陸地儲熱能力差,夏季獲得地太陽熱量,很快就輻射掉了。而北極地區北冰洋占去了很大麵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水地熱容量大,能夠吸收較多地熱量,然後慢慢釋放出來。
因此,南極地天氣比北極還要冷。南極是世界上最冷地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