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是什麼?
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係列變化轉變而來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其中包括雪、霧、雹等。沒有足夠的固態降水作“原料”,就等於“無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於極寒之地。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在其它地區隻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人們知道越往高處溫度越低,當海拔超過一定高度,溫度就會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態降水才能常年存在。這一海拔高度冰川學家稱之為雪線。在南極和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上,冰川是發育在一片大陸上的,所以稱之為大陸冰川。而在其它地區冰川隻能發育在高山上,所以稱這種冰川為山嶽冰川。
那裏有冰川?
冰川在世界兩極和兩極至赤道帶的高山均有分布,地球上陸地麵積的1/10為冰川所覆蓋,而4/5的淡水資源就儲存於冰川之中。
現代冰川在世界各地幾乎所有緯度上都有分布。地球上的冰川,大約有2900多萬平方公裏,覆蓋著大陸11%的麵積。現代冰川麵積的97%、冰量的99%為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兩大冰蓋所占有。
中國是中低緯度冰川發育最多的國家。中國冰川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和西藏6省區,其中西藏的冰川數量最多。中國冰川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阿爾泰山、天山、帕米爾高原、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等14條山脈。
冰川會移動嗎?
十九世紀初葉,在阿爾卑斯山上,有幾個登山者不幸被雪崩掩埋在冰川粒雪盆裏。當時有個冰川工作者推測說,過四十年後這幾個人的屍體將在冰舌前出現。果然不出所料,四十三年後,這幾個不幸者的屍體在冰舌前出現了,登山者同伴中的幸存者很快把屍體辨認出來。
冰川是移動的,但它滑動的速度很慢,這跟地形坡度有直接關係。如珠穆朗瑪峰北坡的絨布冰川,年流速為117米,是我國流速最大的冰川。同樣是珠穆朗瑪峰的大冰川,有的幾乎紋絲不動。冰川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冰川身體的空隙裏包含著水,在壓力和斜度影響下,水像潤滑油一樣,促使冰川向下移動。
知識鏈接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可分為冰川侵蝕地貌和冰川堆積地貌。冰川侵蝕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塊,在運動過程中對穀底、穀坡的岩石進行壓碎、磨蝕、拔蝕等作用,形成一係列冰蝕地貌形態,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麵、羊背石、冰鬥、角峰、槽穀、峽灣、岩盆等。冰川堆積地貌是冰川運動中或者消退後的冰磧物堆積形成的地貌,如終磧壟、側磧壟、冰磧丘陵、槽磧、鼓丘、蛇形丘、冰礫阜、冰水外衝平原和冰水階地等。冰川地貌組合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從冰川中心到外圍由侵蝕地貌過渡到堆積地貌。
地球曆史上的冰河期——冰川時代
冰河時期,是指極地冰幅蓋大陸的時期。過去地球的氣候曾經變得非常冷,兩極和山上的冰覆蓋了大片陸地,海洋裏有很多冰塊,地麵也凝結了厚厚的冰。時間可延續超過100萬年。冰河時期由若幹次冰河作用組成,每次都使得冰蓋前進或後退。18000年以前就發生過一次冰河作用。在地質史的幾十億年中,全球至少出現過3次大冰期,公認的有前寒武紀晚期大冰期、石炭紀一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第四紀冰期冰磧層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廣,研究也最詳盡。
前寒武紀晚期大冰期
約距今9.5~6.15億年前的一次影響廣泛的大冰期。其遺跡除南極大陸尚未發現外,世界各大陸的許多地方都有保存,並多被非冰川沉積岩層所隔開,表明該冰期是多階段性的。最早發現於蘇格蘭、挪威,此後在中國、澳大利亞、非洲、格陵蘭和北美相繼發現。以挪威北部芬馬克的冰磧岩為其代表。在中國則為震旦係底部帶擦痕的南沱冰磧層,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等處。
石炭紀一二疊紀大冰期
石炭一二疊紀大冰期是地球曆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大冰期。有人認為石炭一二疊紀大冰期引發了二疊紀末物種大滅絕。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它們基本上都是一些早期昆蟲、原始爬行綱和鯊魚形動物。其中有著名的四射珊瑚、橫板珊瑚、筳類、三葉蟲;腕足類也大大減少,僅存少數類別。二疊紀末物種大滅絕事件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嚴重的物種滅絕事件,形成了地質曆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