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也即原生自然。強烈主張保護“荒野”必要性的學者繆爾認為,不僅是動植物,就是岩石、水等自然物質也有神靈之光;利奧波德認為,荒野應包括土壤、水、植物、動物,也就是說應擴大到集結了上述物質的“大地”。由此動物和人類共同分享著“大地”。不同種類的動物由於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習性。
身懷絕技的昆蟲——小小昆蟲的“技能大賽”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約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種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占動物界已知種類的2/3-3/4。由此可見,世界上的昆蟲還有90的種類我們不認識;按最保守的估計,世界上至少有300萬種昆蟲,那也還有200萬種昆蟲有待我們去發現、描述和命名。現在世界上每年大約發表1000個昆蟲新種,它們被收錄在《動物學記錄》中。
“建築大師”白蟻
白蟻是一種多形態、群居性而又有嚴格分工的昆蟲,群體組織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繼續生存。全世界已知2000多種,分布範圍很廣。中國除澳白蟻科尚未發現外,其餘4科均有,共達300餘種。
白蟻所築的蟻塚既堅固又實用,可供數百萬隻白蟻棲息,內裏有產卵室、育幼室、隧道(通道,取得地下水潤濕巢穴)、通風管(利用空氣對流維持蟻塚常溫),最頂級的建築師也不能與之相比。非洲與澳大利亞的高大白蟻塚,常由十幾噸的泥土所砌成,有5、6米高(最高9米),呈圓錐形塔狀,為當地特有景觀。
“小勞模”蜜蜂
蜜蜂完全以花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後者有時調製儲存成蜂蜜。蜜蜂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釀蜜,同時替果樹完成授粉任務,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一隻蜜蜂釀吐一公斤的蜜,要用上33,333個工作小時,吮吸3,333朵花蕊。要釀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來回飛行37,000次去發現並采集花蜜、帶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動200至400次,蜜蜂飛行的最高時速是40公裏,當它滿載而歸時,飛行時速為20至24公裏。一個蜂巢平均有5萬個蜂房,居住著3萬5千隻忙碌的蜜蜂。一隻蜜蜂毛茸茸的身體上能粘住5萬至75萬粒花粉。一湯匙蜂蜜可以為蜜蜂環繞地球飛行一圈提供足夠的能量。
身披雨衣的蝴蝶
蝴蝶,全世界大約有14000餘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在世界其他地區除了南北極寒冷地帶以外,都有分布,在亞洲台灣也以蝴蝶品種繁多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鮮豔,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這是和蛾類的主要區別,蛾的觸角形狀多樣)。觸角端部加粗,翅寬大,停歇時翅豎立於背上。最大的是澳大利亞的一種蝴蝶,展翅可達26厘米;最小的是灰蝶展翅隻有15毫米。蝶類白天活動。蝶類成蟲吸食花蜜或腐敗液體;多數幼蟲為植食性。大多數種類的幼蟲以雜草或野生植物為食。少部分種類的幼蟲因取食農作物而成為害蟲。還有極少種類的幼蟲因吃蚜蟲而成為益蟲。
蝴蝶翅膀上的鱗片不僅能使蝴蝶豔麗無比、還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為蝴蝶翅膀的鱗片裏含有豐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小雨時,蝴蝶也能飛行。
知識鏈接
·怎麼識別昆蟲·
談到昆蟲,也許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彩色紛飛的蝴蝶,訪花釀蜜的蜜蜂,吐絲結繭的蠶寶寶,引吭高歌的知了,爭強好鬥的蛐蛐,星光閃爍的螢火蟲,身手矯健、形似飛機的蜻蜓,憨厚可愛的小瓢蟲,舉著一對大刀、怒目圓睜的螳螂,令人討厭的蒼蠅、蚊子、蟑螂等等。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蟲才算做昆蟲?昆蟲具有3對足,一般還有2對翅(有些一對,如蒼蠅等,有些沒有,如螞蟻等)身體的環節分別集合組成頭、胸、腹三個體段,但不分部,頭部是感覺和取食中心;腹部是生殖與代謝中心。
哺乳動物——荒野中的“動物園”
哺乳動物具備了許多獨特特征,因而在進化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和感覺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保持恒溫;繁殖效率的提高;獲得食物及處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強;胎生,一般分頭、頸、軀幹、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用肺呼吸;腦較大而發達。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動物最顯著的特征。
有育兒室的袋鼠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鍵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大多數袋鼠在地麵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後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