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瘋狂的氣象——狂野而又多變的地球奇觀(3)(3 / 3)

四季的時間一樣長嗎

你認為四季的時間都一樣長嗎?不是的,四季的時間並不相等,你隻要在日曆上計算一下日子就知道了。

這完全和地球離太陽的遠近有關係。因為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太陽並不在這個橢圓的中心,而是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這樣,地球在繞太陽運行的時候,就會離太陽有時近,有時遠。地球運行的速度是和太陽引力的大小有關係的;而太陽引力的大小,又和地球距離的遠近有關係。如果地球距離太陽遠一些,太陽對它發生的引力作用就小一些,那麼地球就會走得慢一些;如果地球距離太陽近一些,太陽對它發生的引力作用就大一些,那麼地球就會走得快一些。

春季,地球在離開太陽較遠的軌道上運行,太陽對它的引力比較小,因此它在軌道上運行就較慢,所以春季的時間就長一些。夏季,地球離開太陽最遠。太陽對它的引力最小,因此它走得最慢,所以夏季的時間最長。秋季,地球已在離開太陽較近的軌道上運行,太陽對它的引力比較大一點,因此它的運行速度就比較快,所以秋季的時間就短一些。到了冬季,地球離太陽最近,太陽對它的引力最大,它也走得最快,所以冬季的時間最短。

何謂“倒春寒”

倒春寒,指初春(北半球一般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它主要是由長期陰雨天氣或冷空氣頻繁侵入,或常在冷性反氣旋控製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等原因所造成的。如果後春的旬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2℃以上,則認為是嚴重的倒春寒天氣,可以給農業生產造成危害,特別是前期氣溫比常年偏高而後期氣溫偏低的倒春寒,其危害更加嚴重。簡單來說意思就是:在春季,天氣回暖的過程中,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因而對作物造成危害,這種“前春暖,後春寒”的天氣稱為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不僅中國存在,日本、朝鮮、印度及美國等都有發生,其形成原因並不複雜。一般來說,當旬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氣南下越晚越強、降溫範圍越廣,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這說的就是春天的氣候。春天是個氣候多變的季節,雖然春季逐步回暖,但早晚還是比較寒冷,冷空氣活動的次數也較為頻繁,有的年份還會出現明顯的倒春寒。過早脫去棉衣,一旦冷空氣來襲,可能會一下子適應不了,身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很容易著涼感冒,甚至發熱。特別是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較弱的兒童,要穿得稍多一點,避免感冒,誘發疾病。

知識鏈接

什麼是“冷冬”和“暖冬”

一般來講,冬季是指頭一年的12月到下一年的2月。氣候專家把冬季冷暖這一現象分成暖冬和冷冬,氣象上是如何界定“冷冬”和“暖冬”的呢?參考氣象學上的暖流、暖鋒、冷鋒、暖氣團等概念,要確定它是“暖冬”還是“冷冬”,即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範圍冬季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明顯高於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開始我國根據WMO的規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時,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否則為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