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溫度和濕度的多彩變化,再加上地球的自轉和千差萬別的山水湖泊的影響,豐富多彩的天氣及其現象紛紛登台表演,節目五顏六色,各有千秋。這讓我們不得不感歎,地球的“脾氣”真是狂野而又多變啊!
你不知道的氣象常識——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氣象工作者把出現的天氣現象歸結為四十種,包括降水現象,地麵凍結和凝結現象,視程障礙現象。大氣光電現象、以及風暴現象、積雪、結冰等現象,它是大氣中發生的各種物理過程的綜合結果。
氣象、天氣和氣候
地球上覆蓋著很厚的空氣層,叫做大氣。在大氣中我們看到陰、晴、冷、暖、幹、濕、雨、雪、霧、風、雷等各種物理、化學狀態和現象,氣象就是它們的通稱。
天氣和氣候是互相聯係的。天氣是指一個地區較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我們從廣播和電視中收聽收看到的24、48小時天氣預報說的是天氣;而氣候則是一個地區多年的平均天氣狀況及其變化特征。世界氣象組織規定,30年記錄為得出氣候特征的最短年限。我國古代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一年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各有氣象、物候特征,合稱為氣候。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在《詩經》中,有一首著名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刻畫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也許正是此詩句的廣為流傳,有些人把白露稱為輕霜,這是不對的,白露不是霜。我們知道:霜是在近地麵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在溫度低於0℃的地麵上或近地麵物體上的白色鬆脆冰晶。著霜的物體或附近的空氣溫度必然在0℃或以下。而露水的產生是一種水汽凝結現象,附著露滴的植物莖葉溫度盡管很低,也必定是在0℃以上。
所謂“白露點秋霜”,是說農作物或其他植物在經受兩三次這種露水冷涼的刺激以後,逐漸停止生長發育,就像遭遇輕霜一樣,所以人們又總結出一條“三場白露一場霜”的諺語來。
雨量的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當我們在收聽或收看天氣預報廣播時,常常會聽到“小雨”、“中雨”、“中到大雨”等名詞,這就是雨量的等級。
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麵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和流失作用,而以積聚的深度來確定的。我國規定以毫米為深度的單位。雨量的等級根據二十四小時內降雨量的大小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幾個等級。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內,雨滴清晰可辨,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四濺,雨聲緩和淅瀝;通常需兩分鍾後,始能完全潤濕石板和屋瓦,水窪形成很慢。中雨:降雨量在十到二十五毫米之間,可聽見沙沙的雨聲,雨落如線,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孔和硬地上略有四濺,水窪形成較快。大雨:降雨量在二十五至五十毫米之間,大雨時,雨落如傾盆模糊成片,雨滴落到屋瓦和硬地上四濺可達數寸,雨聲如擂鼓,水潭形成極快。暴雨:降雨量在五十至一百毫米之間,馬路積水。降雨量在一百毫米至二百毫米之間的叫大暴雨;降雨量在二百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勢低處受淹。陣雨:指陣性降水,雨點較大,時降時停,強度變化急劇,下雨時天空陰暗,有時忽然開朗,露出晴天,有時還伴有雷聲。
知識鏈接
·怎樣在旅遊中觀測天氣·
觀天象:俗話說:“雲是天氣的招牌。”偏西方出現的雲,若由遠而近,由少變多,由高而低,由薄變厚,那就預示著天氣將由晴轉陰雨。在暖季早上,天空如出現底平、突頂、孤立的雲塊,即俗稱“饅頭雲”(淡積雲),或移速較快的白色碎積雲,天氣晴好。早晨若天空出現棉絮狀雲,天氣很可能變壞,發展成雷雨天或大風大雨天。在陰雨天看到西北方向雲層裂開,俗稱“開天鎖”,表明天氣將變好。雲蓋山頂俗稱“山戴帽”,雲纏山腰叫“雲攔腰”。前者兆陰雨,後者主晴天。
天有不測風雲——多變的天氣
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
下雪不冷化雪冷
在冬天下雪的日子裏,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大雪紛飛的時候沒有覺出天氣有多冷,但等到雪後初霽時,才覺得凍手凍腳,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