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深海真貌——深不可測的大洋之謎(2)(1 / 3)

發現奇異生物

海底黑煙囪的構築絕非僅僅是地質構造活動的結果。其中神奇莫測的熱泉生物建築師的艱辛勞作也功不可沒,不容忽視在熱泉口周圍擁聚生息著種類繁多的蠕蟲,其中管足蠕蟲可長到45厘米,它們獨具特色的生存行為特別引人注目。

解剖分析表明,管足蠕蟲內髒中的細菌可從熱液所含亞硫酸氫鹽中獲取氫原子維持生命,細菌還可把海水中的氫、氧和碳有機地轉化生成碳水化合物,為蠕蟲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這種化學反應的結果遺留下硫元素,蠕蟲排泄的硫又促使海水中的鋇和硫酸發生催化反應。常此以往蠕蟲死後便在熔岩中遺留下管狀重晶石穴坑。它們開鑿的洞穴息息相通猶如礁岩迷宮,從而使熱液將礦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上來並堆集煙道。當黑煙囪在熱泉周圍落成後,熔岩上深邃的管狀洞口穴就成為礦物熱液外流的通道從而形成海底黑煙熱泉奇觀,直到通道自身被礦物結晶體堵塞才告停息。從多處海底熱泉采樣分析來看,礦產資源豐饒,種類繁多,品位極高。科學家因此提出原始生命起源於“海底黑煙囪”周圍的理論,認為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就是嗜熱微生物。

知識鏈接

·海底“黑煙囪”的利用價值·

生命起源的古老物質擁有巨大經濟價值,現在陸地上的礦物質已經開采將盡,各國都把眼光集中到了海底開采,尤其是含礦物質最豐富的海底“黑煙囪”。而實際上,這些礦石含金,而且可以綜合利用,冶煉出更多寶貴物質,現在卻被大量浪費著。海底黑煙囪的形成很不易,長成幾十米高要用幾千年時間,以現在的開采速度,這些礦點十幾年就會成廢礦。

人魚傳說——尋找“海底人”的蹤跡

在神秘莫測的大西洋底,生活著一種奇特的人類,他們修建了金碧輝煌的海底城市,創造了輝煌的曆史,無憂無慮地和海底的生物一起生活著。忽然某天,有些海底人感到孤獨時,便好奇地浮出海麵,混入陸上的人類之中,於是,一係列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讀過科幻小說《大西洋底來的人》的讀者對這些故事都不會陌生,也許許多讀者都會問:大洋底下真的生活著另一種人類嗎?

南海鮫人

晉華《博物誌》:“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這個典故的名字就叫鮫人泣珠。很美的一個故事。翻譯過來就是,南海水中有鮫,在水中生活像魚一樣,從來不放棄紡織的工作,它哭的時候能哭出珍珠來(它的眼淚是珍珠),這大概就是美人魚吧!

人魚真的存在嗎

1959年2月,在波蘭的格丁尼亞港發生了一件怪事。在這裏執行任務的一些人,突然發現海邊有一個人。他疲憊不堪,拖著沉重的步履在沙灘上挪動。人們立即把他送格丁尼亞大學的醫院內。他穿著一件製服般的東西,臉部和頭發好像被火燎過。醫生把他單獨安排在一個病房內,進行檢查。人們立即發現很難解開此病人的衣服,因為他不是用一般呢子、棉布之類東西縫製的,而是用金屬做的。衣服上沒有開口處,非得用特殊工具、使大勁才能切開。體檢的結果,使醫生大吃一驚:此人的手指和腳趾都與眾不同。此外,他的血液循環係統和器官也極不平常。正當人們要作進一步研究時,他忽然神秘地失蹤了。

1962年曾發生過一起科學家活捉小人魚的事件。前蘇聯列寧科學院維諾葛雷德博士講述了經過:當時,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捕獲了一個能講人語的小人魚,皮膚呈鱗狀,有鰓,頭似人,尾似魚。小人魚稱自己來自亞特蘭蒂斯市,還告訴研究人員在幾百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橫跨非洲和南美,後來沉入海底……後來小人魚被送往黑海一處秘密研究機構,供科學家們深入研究。

1988年,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比維市郊的沼澤地裏,人們又發現了一種半人半魚的生物,有的會長出鰓,這不禁使我們思考:人類會長鰓嗎?基因學者認為,人類是從有鰓動物進化而來的,在了解了人類基因組和魚類基因組的基礎上,讓人長出鰓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幽靈潛艇

在整個19世紀,有許多關於幽靈潛艇的傳聞。在這些傳聞中,對不明潛水物的描述都是圓形的;都能垂直不動地懸浮在空中,然後突然跌進水中並消失在深處;它們懸浮在空中和潛入水裏時,幾乎都是悄無聲息的,沒有聽到類似於人類所製造的動力係統的轟鳴聲。不同之處在於,有的不明潛水物落到水麵時,會濺起巨大的浪花;有的卻猶如鴻毛一樣,落水時輕飄飄地一點水花也沒有。值得一提的是,19世紀離人類製造出潛水艇尚有好長的一段時間,而且這些不明潛水物與潛水艇的模樣也相去甚遠。

有人根本就不相信幽靈潛艇的存在,認為所見到的那些物體其實隻不過是一些體形非常巨大的魚類。也有人認為,這些幽靈潛艇其實是來自外太空。而有人則認為這些智慧生物可能從古至今就一直生活在海底中,它們同我們人類一樣,是地球人的一支。持這種觀點的人強調說,人類起源於海洋,當人類進化時,很可能一部分上了岸,一部分則仍留在水中,並且發展出了比陸地上的同類更先進的文明。還有人認為,幽靈潛艇隻是大氣折射產生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