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屬脊椎類兩棲爬行動物,其性情大都凶猛暴戾,喜食魚類和蛙類等小動物,甚至噬殺人畜。據記載,世界上現存的鱷魚類共有20餘種,我國的揚子鱷,泰國的灣鱷以及邏羅鱷等都是較有名的品種。
鱷魚除少數生活在溫帶地區外,大多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澤,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淺灘中。它臉長、嘴長,有所謂“世上之王,莫如鱷魚”之說。富有觀賞價值;具多種藥用保健功效;也是名貴食用佳肴。由於它全身是寶,因此,世界上一些國家積極發展鱷魚養殖業。下麵我們主要介紹一下我國特有的鱷類——揚子鱷。
揚子鱷
揚子鱷,中國古籍稱“鼉”,產地群眾稱它為“土龍”、“豬婆龍”,是生活於淡水中的鱷。古代常以其皮張鼓,稱之為“鼉鼓”。揚子鱷世代生活在我國的長江流域各地,有著比人類更為久遠的古老曆史,其祖先最早出現於中生代三迭紀,距今已有兩億多年,在爬行動物興盛的中生代。到7000萬年前的新生代,爬行動物恐龍等大多在地球上滅絕,揚子鱷和其他20多種鱷類一起成為地球上的幸存者。隨著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人口增加,揚子鱷的分布區域迅速縮小,數量也急劇減少,成為瀕於滅絕的野生動物之一。
揚子鱷是鱷類中較小的一種。其特征是吻短而鈍,屬於短吻鱷類。體長2米左右,棲於江湖河邊,挖穴而居。其冬眠期長達半年,每年從10月到翌年3月潛伏洞內蟄眠,4月中旬蘇醒出洞。主要在夜間出外覓食,白天也有時出洞曬太陽。以魚、蛙、小鳥、鼠類等為食。6月交配後築巢產卵,卵數約20枚。和揚子鱷同一屬的密河鱷,產於北美密西西比河,為短吻鱷科中僅存的兩種。目前在分布上的距離隻有地球的半圈,而在第三紀時,它們曾廣泛分布於新舊大陸。可見,目前的分布狀況具有殘留的特點,是動物地理學上不連續分布的一例。
有人把揚子鱷稱為鱷魚,把它看作是魚一類的水生動物。其實揚子鱷沒有鰓,也不是水生動物,隻不過揚子鱷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具有水陸兩棲的本領而已。這樣,揚子鱷就擴大了生活的領域,使它們容易在生存鬥爭中成為優勝者。
揚子鱷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的灘地或丘陵山澗長滿亂草蓬蒿的潮濕地帶。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領,頭、尾和銳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話說“狡兔三窟”,而揚子鱷的洞穴還超過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幾個洞口,有的在岸邊灘地蘆葦、竹林叢生之處,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麵上有出入口、通氣口,而且還有適應各種水位高度的側洞口。洞穴內曲徑通幽,縱橫交錯,恰似一座地下迷宮。也許正是這種地下迷宮幫助它們渡過了嚴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時也幫助它們逃避了敵害而幸存下來。
揚子鱷喜靜,白天常隱居在洞穴中,夜間外出覓食。不過它也在白天出來活動,尤其是喜歡在洞穴附近的岸邊、沙灘上曬太陽。它常緊閉雙眼,爬伏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給人們以行動遲鈍的假象。可是,當它一旦遇到敵害或發現食物時,就會立即將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動,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敵害或追逐食物。揚子鱷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營養物質大量地貯存在體內,因而它有很強的耐饑能力,可以渡過漫長的冬眠期。
揚子鱷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較難繁殖。1980年,在良好的環境中和精心飼養條件下,中國第一批幼鱷產出,成為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目前,鱷魚一家安靜舒適地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繁殖著後代,其種群數量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