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經常研究對每個部屬應實施何種刺激最為合適;
(3)與其強製部屬工作,不如指導他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4)為了了解部屬的性格和態度,要認真地聽他們講話;
(5)當部屬在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時,應該公開地進行表揚,並且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6)經常個別地向部屬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要當著其他部屬的麵;
(7)對待部屬要親切有禮,對他們的苦惱要關心,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
(8)布置部屬工作,態度要溫和,對自己的指示要進行合乎道理的說明,不要光讓部屬遵照自己的指示辦事,而應該尊重他們的創造性;
(9)諸如計劃和方針等,應該與部屬們一起討論;
(10)工作的細枝末節,可以交由部屬們去處理,應該相信部屬,而不要對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實行監督:
(11)考慮哪個部屬可以作為工作中的榜樣,並且樹立之;
(12)製訂規範要切合實際;讓部屬可以遵守;
(13)對待部屬態度要安詳,情緒要穩定,不要讓部屬因為自己情緒的變化而惶恐不安:
(14)信賴部屬的重要標誌是,經常把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
(15)自己犯了錯誤,不要把責任推給基層幹部;
(16)要敢於指出部屬的錯誤觀點;
(17)部屬不按自己的意見辦事時,不要立即發怒,而應該審慎地進行說明。
能夠很好地做到上述各點的管理幹部,大都能得到部屬們的信賴和擁護。也就是說,具有上述性格的管理監督幹部,基本上都能討部屬喜歡,反之,則會惹部屬生厭。
總而言之,管理人際關係的具體方法就是:正確地處理企業中的各種問題,諸如:對現場監督人員進行富於人情味的訓練,為部屬排憂解難,設立人事谘詢,建立合理化建議製度,公正地進行工作考評,傳達經濟信息,設立健康谘詢等。其中,最基本的一條是:管理監督幹部和部屬之間不要互存戒心、互相猜忌和互相攻擊,而應該認識到,大家都在工作,應該互相同情。具備上述性格的人,如果擔任企業或部門的領導,就肯定能為大多數部屬所喜歡和親近。
除了上述各點外,還可以再具體補充幾點:
(1)應該安排一定的時間,讓部屬熟悉自己的部門和工作:
(2)下達指示或發布命令前,應該很好地考慮一下部屬的能力和部屬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
(3)部屬即使衝著自己發火,自己也應該鎮靜沉著,心平氣和;
(4)尊重部屬的意見,以爭取部屬參加到自己訂製計劃的工作中來:
(5)每天創造一次與廣大部屬交談的機會:
(6)對工作的重點要進行詳盡地說明:
(7)當部屬發生過失或違反紀律時,首先應該找出其原因:
(8)作出某項決定後,應該向部屬充分地說明自己作出這項決定的理由:
(9)向部屬分派工作要公平合理;
(10)向部屬說明自己企業或部門的作用,使部屬產生自豪感。
為部屬所喜歡的領導性格
可以將在集體中屬於領導地位的中心人物。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1)家長式的統治者——中心人物通過每個成員的愛戴,把大家組成一個“大家庭”以進行統治。
(2)導師——使每個成員以自己的理想為理想,並希望成為與自己一樣的人,即進行同化。
(3)暴君——使每個成員對自己誠惶誠恐,以進行統治。
(4)熱愛的對象——中心人物對集體的領導,建立在每個成員對中心人員的熱愛上。
(5)攻擊的對象——中心人物是大家共同的攻擊對象,大家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集合在一起的。
(6)組織者——中心人物通過使大家感到滿足和快樂,消除心理上的矛盾和罪惡感,以及為大家樹立共同的目標,從而把大家聚集在一起。
(7)誘惑者——中心人物通過滿足大家沒有得到滿足的社會需要,並使其正當化。來加強對集體的統治。
(8)英雄人物——勇敢地率先實行為社會所容許的事情,促使大家振奮起來。
(9)煽動者——鼓勵大家去做社會所允許的事情。
(10)優秀的榜樣——引導大家朝著社會所許可的目標前進,並以自己的活動來使大家的雄心得到強化。
不用說,這些都是領導和統帥某個集體的中心人物的各種不同的類型。實際上,中心人物往往是上述各種類型的混合物,因此部下出自尊敬和信賴的服從,自然也是各不相同的。作為一個領導,他最好是某種程度上的實行者、決策者、行家、團體的對外代表、內部關係的統治者、賞罰的執行者和裁奪者、榜樣、團體的象征、個人責任的代理人、集體的觀念形態的代表和集體的公仆等等,即最好能發揮各種各樣的作用。因此,根據需要能很好地發揮上述作用的人,就必須具備特殊能力、性格和態度。
被選拔擔任領導工作的人,應該具備的特殊性格是:善於自我控製,勤奮,有常識和判斷力,辦事公,富於感情,堅忍不拔,有才智、勇氣和信念等,富於創造性、預見性和靈活性,而且自製力強。不過,由於各個團體的性質不同,所麵臨的問題也不同,因此領導人也未必個個相同。那是因為,居於領導地位的人,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有共同的特征,但正如“有的公司主要負責人,在公司裏盡管表現得很貪婪、固執,可是一回家裏,卻是一個清欲寡心、寬容隨和的人”那樣,場合不同,其特征也會發生變化。因此,一個領導人所具有的特征,可以是由以下六個方麵決定的:
(1)原來的基本性格:
(2)部下的要求和態度;
(3)集體中的人際關係;
(4)物質環境;
(5)領導人自己對領導能力的認識;
(6)其他人對其領導能力的認識等。
此外,衡量一個領導是否稱職,還要看他如何表現出為實現企業目標或適應企業狀況所必需的領導能力和性格及其與企業成員的要求處於何種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