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格的力量

美國人奧斯本具有很強的創造性格,總結出“創造學”,被稱為“性格成功學中最偉大的突破性。”

1938年,25歲的奧斯本失業了,隻有高中程度的奧斯本想當個記者,可是,轉念再想想,自己沒有受過這方麵的教育,怎麼行呢?

奧斯本是一名性格好強的人,他終於去應聘了。

報社主編向他:“在辦報方麵你有什麼經驗?”

奧斯本作了實事求是的自我介紹後附加了一句,“不過,我寫了篇文章。”

主編接過讀罷,搖搖頭說:“年輕人,你的文章不怎麼樣,甚至還有不少語法、邏輯與修辭上的毛病……”

聽到這裏,奧斯本的頭“轟”地響起來,但是,他咬緊牙關聽下去。

主編又說:“可是,有獨到的東西,是的,有獨到的見解。這很可貴!這個獨到的東西是創造。憑這一點,我願意試用你三個月。”

主編握住了奧斯本的手,臨行還叮嚀:“好好幹吧!”

狂喜的奧斯本反複體會主編的話,原來創造性有那麼重要。他又反複讀自己的文章,像嚴厲的法官那樣解剖自己:知識不夠,卻充滿神思遐想,這大概就是創造性吧?

他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人的價值在於創造。他決心要做一個有創造性的人。他還擬定:自到報社上班一日起,就天天提一條創造性的建議。

整整一個星期日,他研究主編給他的一大疊報紙,又買回其他各種報刊進行比較,於是,眾多的構想產生了。

星期一他去上班了,這是他第一天到報社,他竟迫不及待地衝進主編辦公室急匆匆地大聲說:“主編先生,我有一個想法。”

主編瞪大眼睛看看麵前的奧斯本。聽他一口氣說完“想法”後給鎮住了。

原來奧斯本說:“看來,廣告是報紙的生命線,我們又無法與各大報紙競爭大廣告:而小工廠、小商店做不起大廣告。他們又急於想把自己的產品或商品告訴更多的人,我們何不創造條頭廣告,收費低廉以滿足這一層次的工商業者的需要?”

這就是現在報紙廣泛采用的一條一條的分類廣告。當主編弄清楚奧斯本的“想法”後,高興地稱讚說:“好啊!好啊!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想法!”

奧斯本堅持發揮自己“神思遐想”的長處,堅持天天提一條創造性的建議,也即“日有一創”。僅僅兩年,就使這張小報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報業托拉斯。他本人也由於獲得眾多專利,成為擁有巨資股份的副董事長。正當他的事業走向高峰的時候,他做出了令人驚奇的決定:辭職。原來他根據自己創造所獲的心得,又研究了許多發明家的創造思路,決意辭去職務,潛心探索。終於在1941年,他寫出並出版了《思維的方法》一書,第一次在世界上闡述創造發明的思路與方法,從此一門新的學科——“創造學”誕生了。

培育出眾的性格

性格不是虛而又虛的東西,而是決定一個人實現人生計劃的內在品質。

瑪格麗特·(羅伯特斯於1925年10月1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西部的格蘭漢姆市一家雜貨店主的家中,格蘭漢姆也是另一位著名英國人牛頓的家鄉。

羅伯特斯一家過著儉樸的生活,沒有花園,沒有浴室,也沒有室內衛生間。

瑪格麗特是篤信宗教的父親阿爾弗雷德和做裁縫的母親比阿特麗的二女兒。在小孩時,瑪格麗特深受父親寵愛,他試圖通過女兒的卓越成就實現自己的雄心。瑪格麗特要像她父親,而她姐姐梅麗爾(比她大4歲)更像母親。因而商人兼州議員和兼職衛理公會傳教士的阿爾弗雷德格外寵愛瑪格麗特,決心將她塑造成自己理想得以實現的人物。他讓她明白她能做自己所希望的一切,從不以性別因素對她加以約束限製。比阿特麗·(羅伯特斯是位家庭主婦,對瑪格麗特的培養沒起多大作用。

阿爾弗雷德·(羅伯特斯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深諳世事、深明道理,因此瑪格麗特對他言聽計從。他嗜書如命。不斷追求知識。這一品格傳導到了女兒身上。瑪格麗特10歲時就經常往來於當地圖書館,替父母借書還書。他們父女也常一起到圖書館選出兩本書看一星期,他努力將她培養成他未曾有過的兒子,塑造成一位“領頭而不從眾”的女性。他塑造她強烈的工作熱情和維多利亞式的整體觀。

羅伯特斯從不接受“我不能”、“這太難”之類的說法。瑪格麗特崇拜他,多年以後還記得他的警告:“你必須自己拿主意,你不要因為朋友們的做法而去效仿,你不要因為害怕與眾不同而隨波逐流……你要率眾之先,而決不從眾……”

羅伯特斯教育女兒,“與眾不同”不是負擔而是財富,這是值得讚賞的品格。這種早年的教育成為瑪格麗特以後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她那時麵臨的是從不曾被女人統治過的男人的世界,她必須在新的“不同的”環境中行事,這是一個女人必須在男人主宰的世界裏學會生存的陌生領地。

她學習很好,成為如饑似渴的讀者,在體育項目中也頗具競爭性。她在格蘭漢姆時的女生學校的校長說:“在小女孩時,她便口才出眾”。她的一位同學說:“她聰明、刻苦,在5歲時便莊重得像個大人。”

瑪格麗特5歲時學鋼琴,9歲時在當地文藝彙演中贏得詩歌朗誦獎,在賽後女校長表揚她:瑪格麗特,你真幸運。瑪格麗特充滿稚氣但又相當認真地說:“我不是幸運,我應該贏得。”因為她深信她是領頭人。

這位瑪格麗特就是日後成為英國女首相的撒切爾夫人。

撒切爾的勃勃雄心在索姆維爾時便已顯露,一位室友說:“她精力充沛,6:30起床學習,天色很晚才回來。”“她總是把一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瑪格麗特在大學時就顯示出對化學沒有更深的熱愛,有人預言她搞化學隻能是個二流化學家。但學習化學對於造就撒切爾並非作用全無。學習有助於人們盡可能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有助於人們把支離破碎的東西組織起來,它還有助於人們運用已取得的結論解決新問題。瑪格麗特甚至對自己學過化學感到某種自豪,她說,科學和法律教會了我要掌握事實,然後刪去假設。

就是依靠這種追求卓越的性格,瑪格麗特·(撒切爾一步一步走上白金漢宮。

找到自己與眾不同之處

名人似乎總有與眾不同之處,比爾·(蓋茨之所以會成為當今世界顯赫有名的人物,其獨特的性格特征也許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尋常。

學生時代的蓋茨,生活極其緊張,三天不睡覺對他來說如同家常便飯。據他的一位朋友說,他通常36個小時不睡覺,然後倒頭便睡上十來個小時。

蓋茨睡覺的習慣很獨特,累了的時候,他就躺在他那張亂糟糟的床上,拉過一條毯子蓋在頭上,不管何時也不管環境如何喧鬧,他總能馬上進入甜甜的夢鄉。蓋茨至今仍保持著這個習慣,當他坐飛機時,他常用一條毯子蓋在頭上,然後在整個航程中酣睡不止。

在同學眼中,蓋茨極有個性。他在談話、閱讀或沉思時,總習慣把頭置於雙手之間,身體前後猛烈地搖擺。有時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甚至還會瘋狂地揮舞手臂。

蓋茨喜歡辯論,辯論的時候言語粗魯,充滿譏諷甚至帶有侮辱性。在他表達觀點時,如果有人激怒他的話,他會暴跳如雷。對微軟公司的大多數編程人員來說,和蓋茨一起參加技術會議就如同是進行語言測試一樣。蓋茨有一種發現他人紕漏的驚人能力,在辯論的時候表現尤為突出。如果給他看《蒙娜麗莎》,他會看到敗筆。一旦發現一個人的漏洞,他就會用他最喜歡的字眼。諸如“傻子”、“瘋子”之類將那人貶得體無完膚。據一位微軟公司的產品經理說:“當你和他一起參加會議時,他總是晃來晃去,還不停地顛膝蓋。他是一位頭腦清晰的思考家,但卻容易感情用事。他向別人發起攻擊。目的就是要戰勝他。勉強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對此他卻渾然不知。他很富有,也很幼稚,在控製情緒方麵,他從未成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