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長大的蓋茨卻有著一張長不大的娃娃臉。許多競爭對手就是被這個外形清瘦、頭發蓬亂、帶著頭皮屑的大男孩的那張麵孔所迷惑。盡管蓋茨看上去像個倉庫保管員,但他卻成了一個令人敬畏的商業巨子。他喜歡舒適地坐在電腦前,一邊吃比薩餅,一邊喝可樂,一邊徹夜不眠地編寫電腦程序。

蓋茨看上去更像是一位普通人,他的朋友雷伯恩回憶起不久前與他偶遇時的情景時說:“他哪像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呀,沒有隨從,好像是閑逛一樣。還對我說:‘喂,你好,我們一起去吃熱狗吧。’”

這就是那個叫蓋茨的人。

蓋茨是個典型的工作狂,這種品質從他的湖濱中學時期就已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在電腦房鑽研電腦,還是玩撲克,他都是廢寢忘食,不知疲倦。

1974年,當蓋茨認為創辦公司的時機尚未成熟而繼續在哈佛大學上二年級時,他開始玩撲克,撲克和計算機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時間。像其他他所專注的事情一樣,蓋茨玩撲克很認真。他第一次玩得糟透了,但他並不氣餒,最後終於成了撲克高手。隻要晚上不玩撲克,蓋茨就會出現在哈佛大學的艾肯計算機中心,因為那時使用計算機的人不多。有時疲憊不堪的他會趴在電腦前酣然入睡。蓋茨的同學常在清晨時發現蓋茨在機房裏熟睡。

蓋茨也許不是哈佛大學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但他在計算機方麵的才能卻無人可以匹敵。他的導師不僅為他的聰明才智感到驚奇,更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所讚歎。導師說:“有些學生在一開始時便展現出在計算機行業中的遠大前程,毫無疑問,蓋茨會取得成功的。”

在創業初期,除了談生意、出差,蓋茨就是在公司裏緊張地工作,常常至深夜。有時。秘書會發現他竟然在辦公室的地板上鼾聲大作。不過為了能休息一下,蓋茨和他的合夥人艾倫經常光顧晚間電影院。“我們看完電影後又回去工作。”艾倫說。

1979年,微軟公司遷到了貝爾維尤。1983年,微軟公司宣布了要開發Windows的消息。一位曾到過蓋茨住所的人驚訝地發現,他的房間中不僅沒有電視機,甚至連必要的生活家具都沒有。

蓋茨常在夜晚或淩晨向其下屬發送電子郵件,編程人員常可在上班時發現蓋茨淩晨發出的電子郵件,內容是關於他們所編寫的計算機程序。蓋茨經常在夜晚檢查編程人員所編寫的程序,再提出自己的評價。蓋茨位於華盛頓湖畔的辦公室距其住所隻有10分鍾的駕車路程。一般的情況是,他於淩晨開始工作,至午夜後再返回家。他每天至少要花費數小時時間來答複雇員的電子郵件。

蓋茨就是這樣一個性格獨特的人,正是因為這種獨特,才成就了他在計算機世界裏獨特而無與倫比的事業。

敢於打破常規找到創新之路

每一個人做事,不僅要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的事業,而且需要獨具慧眼,敢於打破常規,敢於衝破世俗觀念,選擇更適合自己,更有利於發展自己的長處,更有益於使自己走向成功的事業。

麥克與迪克兩兄弟是快餐業的創始者。可以這樣說,是麥氏兄弟開創了這麼一個事業,而克羅克使它發揚光大。

麥氏兄弟的父親是位製鞋工人。當兄弟倆高中畢業的時候,正趕上美國經濟大蕭條。當時不少小型企業都麵臨倒閉的困境。自然,他父親所在的工廠也難逃厄運。兄弟倆畢業後不能繼承父業,隻好離家外出尋找新的就業機會。

後來他們選擇了經營汽車餐廳。當時,美國的餐飲業都是一家一戶小本經營的。特點是家庭傳統經營,一代一代往下傳,很少有什麼突破。麥氏兄弟上一代人沒有人經營過餐館,沒有相關的經驗背景。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們腦子裏沒有什麼框框。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可以在傳統的餐飲服務業中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開創性革命的原因之一。

1937年,在美國洛杉磯東部巴沙地那,一間小小的汽車餐廳開張了。這是一間小得不能再小的餐廳了。兄弟倆自己煎著熱狗,調著牛奶,準備了十幾把帶有傘頂的椅子。還雇了三個年輕人,讓他們到停車場招攬客人。

當時美國汽車已經比較普及。開車路過的人,到汽車餐館買個熱狗再要點飲料,急匆匆地吃一點兒就忙著趕路。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的如快餐業的生存和發展。麥氏兄弟倆的餐館看來生意還不錯。1940年他們又開了一間比較大的汽車餐館。

這是一間與當地汽車餐館在經營特色上有一些不同的餐館。建築形狀呈八角形,前臉兒是一個落地的大窗,目的是將它的廚房暴露出來。餐館裏沒有桌子,隻有幾隻凳子。這座造型十分奇特的建築和開放式的廚房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在開張後的幾年,這裏成了當地人、特別是年輕人最愛去的地方。

正是這間餐廳,使兄弟倆成為當地新貴。他們倆每人年平均5萬美元的收入,這足可以使他們進入當地的上流社會了。

不久,城裏同樣的汽車餐館逐漸多起來了,而且,雇用服務員也很不容易。由於餐館多,相互競爭很厲害,那些服務員自認為奇貨可居,要的報酬很高,而且很不聽使喚。如果不是麥氏兄弟在汽車餐飲業裏積累了一些經驗,或許也是因為對餐飲業還很有一點感情,他們早就打退堂鼓了。

兄弟倆發現。汽車餐廳在經營上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讓人一聽到汽車餐廳就會想到這是一種出售廉價食品的地方。另外,食品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都不斷地上漲,生意實際上很難做下去。

這時候,他們哥倆想進行一項別的經營者想都不敢想的改革。

他們通過對幾年來經營收入的分析研究,發現有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漢堡包,而不是排骨。盡管他們在排骨上做的廣告比漢堡包多得多。

就是這麼一個誰都沒想到的改革,推動了世界快餐業的一場巨大的革命!

由此可見,敢於打破常規的性格是一個人身上突破各種條條框框、找到創新之路的基點。

趁熱打鐵的性格

趁熱打鐵的性格常指:一個人能夠大膽地抓住時機,充分展示自我,一舉成名。

蘇珊·(海沃德長得漂亮、苗條、性感,她的青年時代,正是好萊塢的主要製片公司發展的全盛時期。她像其他童星一樣,懷著成為好萊塢電影明星的夢想,當上了合同演員。她進入好萊塢的最初幾個月中,麵對的不是攝像機而是照相機。她穿著泳裝,日複一日地擺弄出千姿百態,為廣告照作模特兒。她那充滿魅力的微笑,隨著報紙雜誌的廣告傳遍五洲四海。讀者們,也是電影的影迷們。對她已經具有一種傾倒和渴望的感情。

然而蘇珊一直得不到當演員的機會,當她詢問老板時,得到的回答總是:“耐心地等一等,總有一天會推薦你的。”

有一次,機會突然來了。1938年,派拉蒙公司在洛杉磯舉行全國性的影片銷售會一。蘇珊接到旅館舞廳的通知。舞廳裏來了很多電影院的老板和來自各州的商人。影星們進人舞廳之前,派拉蒙公司對自己的影片已進行過大肆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