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巴國的文明,有人說是同黃河文明並列的長江文明的源頭。巴人在湖北的生活有個漫長發展過程,獨自由原始氏族形成眾多部落,再到後來組成5個核心部落——“巴、樊、覃、相、鄭”,他們在很長的時間裏平等相處、無君臣之分。當各部落不斷壯大,終於到了需要一個君主統領聯盟的時候,“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廩君勝出,成為巴人領袖,由於團結,從此強盛起來。而後在長期的發展中,遷入四川,在險山惡水中,獨自產生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在迄今發現的巴人許多文物上,都有著被專家們稱之為“巴蜀圖語”的刻畫符號,動物的、植物的、人物的、奇特的造像、古怪的印痕,這究竟是發源於巴人原始的藝術靈性,還是大自然神秘莫測的烙印?是裝飾品還是占星術?至今仍是一個難以破譯的懸念。不過可以肯定這是巴人的精神文化創造。
巴國另一個未解之謎是巴人為何突然失蹤,在曆史中毫無音信。十數萬巴人神奇失蹤之謎,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苦苦追尋,試圖找出謎底,但都難得其解。
有人說,巴國被秦軍滅後,其人口也被全部坑殺,這種說法也許更多是基於秦軍的殘暴和坑殺趙軍40萬之說上的猜測。
有人說,巴國人在滅國後,除死傷外都大規模遷移了。最近陝西商洛地區考古專家在探尋商洛900多個神秘洞窟起源時,又有了關於失蹤巴人的驚人發現。據了解,商洛發現的神秘洞窟均麵山、臨水,故每每進洞,須越過湍急的河流。洞內呈長方形,四壁平整,人工開鑿痕跡清晰。就目前已知的巴人習性而言,神秘洞窟的本身就與巴人在川生活有著許多相同之處。又發現了船棺葬的殘存物,而且還有一些巴人文物相繼出土。這些文物與三峽地區出土的巴人文物幾乎如出一轍,其器具上的符號也驚人的一致。於是人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想一度失蹤的巴人是否像陶淵明《桃花源》所描述的那樣,為躲避戰亂而隱居起來?神秘洞窟莫非是已經消失了的古代巴人的桃花源?
第三種說法是巴人並沒有失蹤,沒有離開本土,巴人就是現在土家族的祖先。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專家們試圖利用DNA 遺傳技術分析古代巴人和今天土家族的關係,並多次對三峽和清江流域一帶的土家族人的血液和懸崖峭壁上的骨骸進行了基因對比實驗。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後來史料上之所以不見巴人,是因為巴國不存在了,也就沒有人稱呼巴人,而他們的後裔依然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形成土家族。通過考查,人們發現土家族的生活方式、習俗與遙遠的巴人的確很相似。不過這種說法也沒有得到公認。
奇異的巴人王朝曾有過血與火的曆史,在史書記載上無一不是與戰爭相關聯,這是個偉大的王國,還存在太多的謎無法解開,我們暫時也就無法進一步窺探巴人的奮鬥曆程。但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終將解開巴人失蹤之謎。
樓蘭古城探秘
在負有盛名的漢唐時代的絲綢之路上,曾經有一座著名的古城樓蘭。它的遺址位於今塔裏木盆地的東部,羅布泊窪地的西北邊緣。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提到過這座城市,由此可知,樓蘭王國在當時已經是眾所周知了,它在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麵也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公元前77年,漢朝皇帝將樓蘭的國名改為鄯善。
可是,這座綠草遍地,車來車往,門庭若市的繁榮古城,在公元4世紀以後,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留下的隻是“城廊巍然,人物斷絕”的不毛之地。
現在,由於探險和考古發現不斷進步,樓蘭文明越來越清晰地展示在人們麵前。
薈萃了東西方文明的樓蘭古城最顯著的特征是將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了起來。在宗教信仰和物質習俗方麵均表現出這種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