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參加了一項研究——“急劇的速度變化對飛行員的影響”的研究。

工程師們在參加實驗的誌願者身上安裝了監控器,以便能夠監控其反應狀況,以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

實驗正式開始前,工程師們對實驗的各個環節做了仔細的檢查。然而,在實驗真正開始的時候,卻沒有任何數據記錄借由監控器返回。這使技術人員感到非常吃驚。

墨菲經過檢查發現,一位同事“有條不紊”地將監控器內電池的電極裝反了。於是,墨菲啼笑皆非地對同事們開玩笑道:“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

後來,墨菲的這句話在記者會上,被那個受試者引用,並迅速傳播開來,成為一個著名的論斷。

實際上,墨菲所描述的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是具有普遍性的。比如,我們有可能會把鑰匙忘在家裏,那麼,這種情況就一定會發生;如果高跟鞋的跟可能會斷,那麼我們就總有一次會碰上……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墨菲原來的那句玩笑話已經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局限性,演變成各種各樣的形式,變成了著名的“墨菲定律”,其主要內容是: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是的,一個被我們忽視的可能性,一旦發生,往往會帶來一係列的影響,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

烏魯木齊市糧食局下屬的一家掛麵廠曾經投入巨資從日本引進了一條掛麵生產線,其後又花18萬元從日本購進1000卷重10噸的塑料包裝袋作為附帶合同。包裝袋的袋麵圖案由掛麵廠請人設計,設計樣品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貿機械進出口公司與掛麵廠審查後交由日方印刷。

然而,幾個月後,當這批塑料袋印刷完畢運抵烏魯木齊時,細心的人們發現了問題:塑料袋袋麵圖案上的“烏”字多了一個點,變成了“鳥”字,“烏魯木齊”變成了“鳥魯木齊”,這下大夥全傻眼了。經過多方調查,發現原來是設計人員一時粗心大意,打印錯了設計樣本,而進出口公司的人員也一時大意,在檢查時沒有發現錯誤。

就是這個不大可能發生的小錯誤,直接導致價值18萬元的塑料袋全部棄用,此外還造成了產品上市滯後,公司產銷計劃完全被打亂等一係列後果。

我們知道,世界是廣泛聯係的,任何事情往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把壞事情在發生之前杜絕掉,這是墨菲定律給予我們的啟示。麵對人類自身的缺陷,我們應該盡可能想得更周到、全麵一些,盡可能地完善自我,采取多種保險措施,盡量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

有一次,享譽世界的IBM公司邀請了著名的管理學家邁克爾·梅士肯為他們的員工做培訓演講。

IBM派了代表專門前往機場,迎接梅士肯。當這位代表接到梅士肯以後,便驅車前往會場。這時,梅士肯發現他們後麵還跟了一輛IBM的車,於是問這是為什麼。代表回答說:“我們擔心這輛車拋錨。”

到了會場後,梅士肯又發現主持人為他準備了兩個麥克風,以防其中一個忽然失靈。甚至,IBM公司還準備了另一個演講人,以防梅士肯因事延誤出席。

總之,幾乎對於所有的不確定因素,IBM都做了兩手準備,以確保就算壞事情發生也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與IBM公司作法迥異的是,有些人在製訂計劃時,從不考慮意外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當意外真的發生的時候,手忙腳亂,無法妥善處理,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其實,事情之所以不能順利進行,往往都是由於“意外”,的發生。而這些所謂“意外”,常常都是事件進程中必然會發生的。因此,為了免受意外的不良影響,我們應該預料那些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在製訂計劃時附帶考慮緩衝時間,並為此製訂應急措施。總之,周全的計劃和準備是事情順利進行的必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