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地球人在行動(2)(1 / 2)

香港,作為國際性的大都市,有著繁榮的金融貿易和發達的加工業、交通業及城市能源供應。隨之產生的環境問題也十分突出,除政府的環境管理工作外,香港的民間環境保護活動日益活躍。在香港,民間環保團體分為3類:(1)全港性組織,如長春社、地球之友和綠色力量;(2)區域性組織,如世界野生生物香港基金會和工人健康中心;(3)許多附屬社區服務中心的組織和學校的保護環境學會。

成立於1968年的長春社旨在“關心生態、保護環境”,使地球生物能享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它出版的季刊《綠色警覺》嚐試從科學、文化、社會各個角度透視環境問題。世界野生生物香港基金會(簡稱WWF)是目前香港規模最大的民間環境保護團體,提倡及促進保護大自然和一切自然資源。WWF在香港僅存的大片濕地——後海灣成立了自然保護區和野生生物教育中心,為環境研究和教育不遺餘力地工作。

地球之友於1983年在香港注冊成為慈善團體,其宗旨為照顧地球及其居民,它的環境保護運動主要著眼於臭氧和熱帶雨林,出版的季刊《一個地球》發行量4000份。

中國台灣的民間環境保護活動也十分蓬勃,其民間環境保護團體有3類:(1)有官方支持的組織,如著名社會活動家張豐緒任會長的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和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2)財團法人性質的基金會,如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美化環境基金會、新環境基金會等。(3)專門性的學術團體,如野鳥學會、環境工程學會、環境衛生學會、環境綠化協會、海洋保護學會等,這些團體包括了學術性、教育性及政策遊說性的機構。有的還在台灣各地設有分支機構,而且其他性質的民間組織如女青年會也開始關注起環境問題並積極開展環境保護活動。

風起雲湧的校園環境保護——

青年幾乎占世界人口的30%。青年是世界的未來,我們青年共同的未來不但需要政治上所創造的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同時也需要一個安寧和諧的自然環境。青年的廣泛參與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得以貫徹和延續的重要保證。世界各國都在采取積極的行動,促進青少年參與可持續發展。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首腦會議通過的《裏約宣言》告訴我們:“應調動世界青年的創造性、理想和勇氣,培養全球夥伴精神,以期實現持久發展和保證人人有一個更好的將來。”

世界環境保護事業離不開億萬中國青年的積極參與。中國是一個環境大國,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廣大青年已成為這項國策的響應者和實踐者。

1994年4月22日,美國副總統戈爾於“地球日”發起了一項《有益於環境的全球學習與觀測計劃(GLOBE)》,邀請各國青少年參加。該計劃主要是動員各國青少年和兒童通過觀察和收集當地的環境數據,通過電腦處理後進行交換,從而更加清楚地認識全球環境現狀以及所麵臨的環境危機。中國也加入了這一計劃。

中國在1993年成立了“中國青年環境論壇”,並就“中國青年與環境保護”和“青年企業家與環境保護”展開討論。各地成立了諸如徐州礦務局中學生環境保護小記者團、武漢大興路小學紅領巾環境觀測站等非政府組織,並都獲得了“全球500”的榮譽稱號,促進了與世界各國青少年的交流和合作。

青年大學生更是環境保護、建設生態文明的主力軍。首都高校已有幾十家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社團組織,曾組織過“跨世紀青年綠色誌願者聯誼活動”,自覺承擔起保護環境的曆史重任。1995年,北京大學愛心社組織了“愛心萬裏行”長征隊,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國心風塵仆仆奔波了1個月,以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首都高校環境社團聯合組隊去雲南山區,保護瀕於滅絕的野生動物;每年一屆的中國青年環境論壇學術會議上,青年環境科學家們會聚一堂,發表了《中國青年環境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