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保護生命搖籃——海洋(1 / 1)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母親,是全球生命支持係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保證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財富。20世紀,港口成為諸多大中城市發展的助推劑,海洋國土意識成為我們的共識。

保護海洋是指保護海洋環境,包括保護海洋資源和保護海洋生態係統。

海洋生物環境是一個包括海水、海水中溶解物和懸浮物、海底沉積物及海洋生物在內的複雜係統。海洋中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化學資源和動力資源等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資源寶庫,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係極為密切。

保護海洋的主要目標是保護海洋生物資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類永續利用。特別要優先保護那些有價值和瀕臨滅絕危險的海洋生物。據聯合國有關部門調查,由於過度捕撈、偶然性的捕殺非目標允許捕殺的海洋生物、海岸灘塗的工程建設、紅樹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環境汙染,至少使世界上25個最有價值的漁場資源消耗殆盡,鯨、海龜、海牛等許多海生動物麵臨滅亡的危險。預計隨著海洋開發規模的擴大,有可能對海洋生物資源造成更大的破壞。

海洋保護的任務首先要製止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其次要保護好海洋生物棲息地或生境,特別是它們洄遊、產卵、覓食、躲避敵害的海岸、灘塗、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屬、農藥、石油、有機物和易產生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等汙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資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淨化能力,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證人類對海洋的持續開發和利用。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海洋觀。我們的海洋觀必須從過去的一味追求商業利益的資源觀轉化為生態文明的、體現“代內公正”和“代際公正”的“藍色家園”觀。其次要完善法律製度,依靠法律和製度管理海洋。第三,要實施科技興海,做到高效微創。隻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在取得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小環境創傷,做到海洋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相協調,魚與熊掌兼得。第四,要控製陸源汙染。具體說來要控製流域排汙;加強陸域生態建設,減少水土流失;沿岸城市工業和生活汙水適度集中、深度處理、離岸排放;加強海陸協同,實施汙染物排海總量控製製度。此外,還要加強海洋生態恢複與建設。實施圍填海供給海域麵積的總量控製和重點自然岸段的恢複與保護製度;加強自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建設,重點保護濱岸濕地、紅樹林、珊瑚礁及瀕危珍稀物種;注重流域中下遊水工建築與河口生態需水相協調,堅持海域使用論證評估製度和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製度;適度控製養殖密度與規模,實施清潔化生產和循環經濟等。

巧用海洋遏製

在海平麵上升的災難麵前,沿海居民正麵臨著十分嚴峻的兩種選擇:要麼從海岸撤離,要麼擋住海水。

20世紀以來,人類在征服海洋鬥爭中似乎獲得了一種信念,即人類的智慧可以駕馭任何一種自然力,其中有著“低窪之國”之稱的荷蘭可謂是向海洋主動挑戰的英雄,其精心維護的數百千米的堤壩和天然沙丘使低於海平麵的1/2以上的國土免遭海水的吞噬。

美國正花費高達320~3090億美元加固加高防波堤、牆,修建新的堤壩以對付海平麵上升1~2米所帶來的巨大威脅,並停止在海岸線建立新城及工業、旅遊、療養設施和海濱低窪公路。

由此看來,這些經濟雄厚的國家和地區也是在全力為防止海岸性災難而製定了行之有效的防護計劃和措施,表明了其無意撤離海岸的決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專家們認為,修建防波堤雖然隻是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要比幾十年後“臨時抱佛腳”便宜90%,能把損失和災難降低到最低限度。

出席中國海平麵變化及對策座談會的專家一致建議,作為發展中的中國,不能聽任海平麵上升災難的擺布,為了使海平麵上升的可能性損失大大縮小,從現在起,就要教育人民增強海洋意識,樹立防災觀念,要根據中國國情,貫徹“以防為主,防救結合”的方針。沿海城市要盡量減少開采地下水,搞好回灌,以減輕減少地麵沉降;在重點地段建築防護堤壩預防海水入浸;在地勢低窪的岸段新建工程要考慮海平麵上升的防範措施,加高起始高度。專家們還一致提議,因海平麵上升可能被淹沒的地區,從現在起要盡量避免將沿海低地作為新的經濟開發區或高技術開發區。據報道,泰國、印度等國政府和組織大都采取放慢發展本國經濟的應急措施製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