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垃圾的再生利用(2)(3 / 3)

當年,被垃圾公害弄得焦頭爛額的西方國家,從中國20世紀50~60年代的廢品回收的老傳統中找到了戰勝垃圾公害的最終出路,遺憾的是我們卻把老傳統丟掉了。人家跟我們學會了撿,我們跟人家學會了扔。如今,是我們揀回老傳統,重建垃圾分類回收係統的時候了。

國外的經驗

現在,我們選摘一些報紙上刊登的有關國外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信息,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別人是怎樣做的,我們可以借鑒什麼。

一、垃圾再生創造財富

法國《歐洲日報》報道,美國波特蘭“幻覺”鞋廠每年生產10萬雙鞋的原料,便是廢棄的輪胎、紙袋、脫落的紡織纖維、用來做充填料的泡沫橡膠等。賣出的鞋子舊了,該“退休”的時候,可以送回鞋廠進行再生處理。

“幻覺”公司創辦人路易絲,1970年首次參與地球日的活動之後,便下定決心致力環保及垃圾再生的工作;如此一來不僅能減少汙染源,也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

公司草創期,路易絲跑遍美國各角落尋求可供再生使用的廢料。當時,不少鞋廠聽到她的計劃,都認為不可行。路易絲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積極去做,成功隨之而來——現在公司每年平均可供再投資的盈餘金額,已達1000萬美元。

路易絲的成功,使不少人效法,就連政府的有關部門,也開始製訂製止垃圾浪費的政策。

根據聯合國環保署統計資料,美國每年製造出的垃圾約兩億噸,如果堆上垃圾車,車隊可以繞地球8圈之多。目前經過重新處理的廢棄物,隻占18%,這個數字應該可以再增加。因此,美國政府在各個領域積極推動垃圾的再生。據了解,目前全美已經有12個州強製報業負責人以再生紙印報,另外有15個州的業者自願效法。

一般來說,塑膠瓶對環境汙染的危害非常大,有鑒於此,研究人員發明了新物質PET,可以將用過的塑膠瓶,轉變為一種棉絮般的纖維。這種纖維質的用途很廣——可以加在冬衣內,作隔絕寒氣之用,放在靠墊裏當填充物,也可利用它來製造新的塑膠容器。

“映象毛毯”公司是運用再生物質製造球拍成功的例子:自1976年起,公司廠方除了以尼龍、聚脂作為球拍的原料外,也兼用使用PET。“起初我們擔心顧客無法接受再生物質做成的商品。沒想到它們竟然大受歡迎,這甚至已成為我們產品的特色及賣點。”

二、日本大力開發垃圾再生製品

《韓國日報》報道,日本接連研製出把環境破壞減少到最低點的新產品和再生產品。如果說世界性的環境問題是大量生產和大量消費的產物,那麼研究開發新的綠色產品的趨勢可以說是對過去的反省和對未來的投資。

凸版印刷株式會社研製出一種可以代替現有金屬罐的紙罐,現在已經投入市場。這種紙罐在芬蘭和德國共同開發的同類產品的基礎上,提高了內裝物的保溫性並使其能夠適合在自動售貨機上使用,而且與現有的鐵罐相比,比較容易進行焚燒等處理,在進行再生處理方麵不用再投入特別的費用。除了碳酸飲料,其他諸如果汁、油製品、咖啡、酒類都可以用這種紙罐盛裝,並且同現有鐵罐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可以直接放入微波爐中加熱飲用,價格也同現有的金屬罐相同。東洋紡織公司和帝人公司等紡織公司,現正在加緊以廢塑料瓶為原料生產再生纖維服裝,這種廢塑料瓶使用後隨處亂扔給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

製衣企業山喜公司最近同帝人和日清公司合作,製造出含25%的用廢塑料瓶再生的聚酯塑料的襯衫,東洋紡織公司也同三菱商社合作開始製造並銷售用這種原料製成的T恤衫、運動衫和工作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