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美國環保協會(1 / 3)

美國環保協會,是美國著名的非政府非盈利性環保組織,1967年由四位美國科學家創立,他們嚐試在環境倡導中采用法律手段,並希望以一種超黨派的方式建設性地與商業公司、政府、社區合作,找到改善環境卻不傷害經濟的方式。

美國環保協會致力於為人類社會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現在和未來,涉及的領域包括水、大氣、人類健康、食品,以及生物多樣性等諸多方麵。美國環保協會堅信,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必須以平等公正的經濟社會環境為前提,所追求的環境權益屬於全球所有人類,不分貧富也無論膚色種族。

相對於其他環保組織而言,美國環保協會擁有更多的科學家和經濟學家,並且越來越多地與公司、政府、社區合作,尋找改善環境的同時也能發展經濟的共贏之策。

美國環保協會始終保持著非政治、有效和公正的立場,以科學研究為基礎,深入探討環境領域中的重大課題,倡導得到廣泛持久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支持的解決方案。

2004年9月,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杜丹德博士被中國政府授予中國對外國專家頒發的最高獎“友誼獎”。同年9月30日,杜丹德博士受到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2007年11月,杜丹德博士被聘為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

美國環保協會曾經以有效的工作推動了廢除DDT法令的頒布,從而開創了美國近代環保運動的先河;積極倡導市場手段在解決環境問題中的應用,例如臭氧層破壞、酸雨和城市光化學煙霧汙染等;提出的排汙權交易概念成為《京都議定書》的核心思想;世界最大企業中的22個與之合作,自願削減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成功地說服了麥當勞停止使用泡沫塑料漢堡包盒子;減少動物食品中抗生素的使用;幫助聯邦快遞公司引入燃料利用率提高了50%以上的新型遞送卡車等等。

排汙權交易

排汙權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在汙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允許排放量的前提下,內部各汙染源之間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劑排汙量,從而達到減少排汙量、保護環境的目的。

1997年以來,美國環保協會在中國開展了以二氧化硫排汙權交易為代表的一係列項目,提倡在環境管理中引入市場化的經濟手段,探索既有利於環保又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新方法。美國環保協會與國內政府和研究部門合作,開展了排汙權交易在中國政策和立法方麵的研究。

1999年4月,中國總理朱鎔基訪問美國期間,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和美國環保署署長卡羅·布朗共同簽署了《在中國利用市場機製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的可行性研究》的合作意向書。1999年9月,美國環保協會與國家環保總局簽署協議,在中美合作框架下開展總量控製與排汙權交易的研究與試點工作,本溪和南通被確定為首批試點城市。2001年9月,江蘇省南通市成功實現了我國首例二氧化硫排汙權交易。

2002年3月,國家環保總局發環辦函[2002]51號文,決定與美國環保協會一起,在山東省、山西省、江蘇省、河南省、上海市、天津市、柳州市以及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開展“推動中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製及排汙交易政策實施的研究項目”(簡稱“4+3+1”項目)。

1999年11月和2004年5月,美國環保協會先後出版了《總量控製與排汙權交易》、《中國酸雨控製戰略——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製及排放權交易政策實施示範》書籍和光盤;與國家環保總局宣傳教育中心共同製作了《排汙權交易在中國》電視片,並於2004年10月在中央電視台成功播出。

2008年11月,由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主辦,美國環保協會主要協辦的“排汙交易國際研討會:政策創新與商機”在南京大學召開。各省、市政府官員,國內外專家學者,各地排放權交易所等150餘家單位的250餘位代表圍繞“汙染物總量控製與市場經濟政策”、“大氣排汙交易”、“水環境管理與排汙交易”、“碳市場與環境金融產品”四個主題,以主題報告和互動討論的形式,進行了積極的交流。

綠色供應鏈

綠色供應鏈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綠色製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涉及供應商、生產廠、銷售商和用戶,其目的是使得產品從物料獲取、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效率最高。美國環保協會綠色供應鏈項目旨在借助像沃爾瑪這樣的全球大型零售商的購買力,來影響並推動其中國供應鏈企業的環境改善。目前,沃爾瑪在中國的供應商企業多達3萬多家,大約有300億美元的銷售額源自“中國造”商品。綠色供應鏈項目將撬動全球零售商巨頭的市場影響力,為中國出口企業提供一個“變綠”的運動場,幫助中國企業改善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汙染排放水平,縮減生產和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