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要特別提一下大袋鼯。和澳洲特有的另一種動物——考拉一樣,大袋鼯隻吃桉樹葉,並且隻吃散發薄荷氣味的那種桉樹葉。這使得它隻能當澳大利亞的“土著”,僅生活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省東部到維多利亞省南部的海邊地區的一些山區和丘陵地帶中。這是因為,如果地形起伏大,樹木又比較稀疏,它就有更多的空間施展高超的滑翔技術了。
考拉
雖然性情怪異,但大袋鼯的滑翔本領是袋鼯中最棒的。一隻成年大袋鼯體長可達1米,體重約兩三斤。然而,它那像翅膀一樣的皮褶從前肢的肘部一直延伸到後肢的踝部,前麵尖細,後麵寬大,當大袋鼯飛行起來時,看上去就像一個銳角三角形。這使得它能夠較好地掌控氣流,做遠距離的滑翔,而不會輕易墜落在地。
大袋鼯
袋鼯媽媽剛剛懷上了小袋鼯,這下她肚子上的口袋可派上用場了。3個星期後,小袋鼯就可以摸索著自己爬進了媽媽的“育嬰袋”繼續成長了。這時它們還很脆弱,但已經可以喝奶了。袋鼯媽媽的“育嬰袋”裏通常有4個乳頭,足夠三四個小袋鼯喝的。不過,大袋鼯媽媽隻有一個乳頭,所以她隻生一個寶寶。
三個月後,最早出生的那個小袋鼯已經足夠大,能夠爬出“育嬰袋”,趴到媽媽的背上了。不多久,袋鼯媽媽的“育嬰袋”裏,又有了小袋鼯。小袋鼯有時會調皮搗蛋,袋鼯媽媽就會用她的前爪打開 “育嬰袋”瞧瞧。
再過幾個月,那個趴在袋鼯媽媽背上的小袋鼯,就可以離開袋鼯媽媽,獨自滑翔了。如果是小袋鼯,那麼它會和袋鼯媽媽繼續住在一起,因為小袋鼯是群居動物,大的家族會多達16隻呢;如果是大袋鼯,那它就要獨自生活了。
知識卡片:
袋鼯
袋鼯住在樹上,長得和鬆鼠有點像。與鬆鼠不同的是,它們繼續向空中發展,從而變得和鼯鼠一樣,在體側長出了皮膜,能夠在樹木之間做短距離的滑翔。
袋鼯家族有三個“滑翔家”,分別是小袋鼯、袋鼯和大袋鼯。它們主要以植物和小昆蟲為食。袋鼯因為特別愛吃那些嚐起來甜甜的植物汁液,就被人們在名字前加了個糖字,又被叫做糖袋鼯或蜜袋鼯。
這類動物在澳洲最為常見,廣泛分布於澳洲的森林地帶。其中,大袋鼯是澳洲最大的滑翔動物,也是世界上能滑翔的動物中最大的。它性情孤僻,獨來獨往,喜歡晚上出來活動,眼神特別棒。
5奇怪的鴨嘴獸
鴨嘴獸長得很怪。它全身褐色,裹著濃密柔軟的短毛,像水獺;身後拖著根大而扁平的尾巴,像河狸;它的四肢很短,五趾上有鉤爪,趾間有蹼,像鴨腳,嘴巴也像鴨嘴。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鴨獺。但它既跟水獺沒什麼關係,也不是鴨子的親戚,而是一種原始獸類。它比爬蟲類動物進步,被歸為哺乳類,但又沒有哺乳類動物的完整特征,四不像,以至英國移民最初在澳大利亞發現它時大呼不可思議。
鴨嘴獸的身體結構圖
這種奇特的原始哺乳動物隻有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才能找到。它是遊泳能手,一對前肢就像水漿,後肢和尾巴則像舵,使它能在水中自由前行,捕食河中的水生動物。它喜歡吃小動物,如蝦米、蠕蟲、昆蟲幼卵和貝類。但它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掉相當於自己體重的食物才滿意,一般在兩三斤左右。
鴨嘴獸善水,喜歡把窩建在溪、河的岸邊,洞口就開在水下,這樣安全些。大部分時間,它都待在水裏覓食,白天則在窩裏睡大覺。它在水裏的時候,耳朵、眼睛、鼻子統統緊閉,專心致誌靠電信號和知覺敏銳的鴨嘴在泥漿裏掏摸,在河床上四處尋覓食物。
鴨嘴獸
到了要生寶寶的時間,雌獸會到岸上用前爪挖出一個長達16米至30米的洞穴,用濕水草鋪好巢,產下2至3顆比麻雀蛋還小、相互粘連在一起的卵。10天之後,其貌不揚的小鴨嘴獸就孵化出來了。
奇怪的是,鴨嘴獸媽媽既沒有育兒袋也沒有乳頭,奶汁就藏在它的肚子上,腹部兩側有開口,小寶寶會伏到媽媽肚子上直接舔奶喝。五六個月後,小獸就能獨立生活,離開媽媽自己找食吃了。
剛出生的鴨嘴獸
更奇怪的是,鴨嘴獸能分泌毒液,是少數會用毒自衛的哺乳動物之一。雄獸後肢的膝蓋背麵有刺,裏麵藏著毒汁。在遭受攻擊時它會用後肢猛戳敵人,釋放毒液,就像毒蛇一樣。
那麼鴨嘴獸是怎麼被發現的?原來,二百多年前,英國人跑去澳大利亞建立了殖民地,隨著他們的腳步,鴨嘴獸這種令人大跌眼鏡的奇特動物也被發現。當鴨嘴獸的標本被英國人帶回倫敦時,科學家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斷定這種長著鴨嘴、拖著河狸尾、披著水獺皮的怪物一定是誰拚湊出來的!更令人們難以理解的是,據說這個小怪物和雞、鴨、鳥、蛇一樣是從蛋殼裏爬出來,但又和貓、狗、牛、羊一樣是喝奶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