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物聚會之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動物聚在一起的應該屬蜜蜂和螞蟻了。曾經就有媒體報道過一個居民看到曾蜜蜂在他家的陽台上還有廚房的碗櫃中聚集做窠。還有快要下雨的時候,螞蟻就會聚在一起,不緊不慢地進行搬家,人們還往往根據這個現象還預知天氣的變化情況。可是在這個奇妙的自然界,聚會的動物遠遠不止這兩種。那麼關於動物大聚會的故事到底還有哪些呢?
雲南大理有個著名的蝴蝶泉,從名字就得知它的背後肯定有一個關於蝴蝶的故事。因為通常情況下,不管是在田野裏還是在公園裏,人們看到的蝴蝶都是三三兩兩地在空中飛舞,但是在那個地方,如果運氣比較好的話,你就有可能親眼目睹成千上萬隻蝴蝶大聚會的壯觀景象。幾乎在每年的農曆四月,都會有成千上萬隻蝴蝶飛到蝴蝶泉邊,有的相互銜著尾巴,吊在樹枝上,垂下一條長長的蝴蝶“鏈”,幾乎和水麵相接。整個場景有如童話般的世界。
大理蝴蝶泉
這些蝴蝶為什麼一下子聚在一起呢?關於這個令人困惑不已的謎,一些動物學家給出了他們不同的解釋。
從動物常有的吸引同伴的做法來看,一般蝶類到了性成熟期,雌蟲能分泌出一種叫性引誘素的揮發性物質,雄蟲受到引誘後就會迅速飛來。雖然一隻雌蝶分泌的性引誘素可能還不到千分之一克,但卻已經足夠讓方圓幾裏之內的無數隻雄蝶趕來“約會”了,因此一些專家分析這就是蝴蝶聚會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遷徙了。蝴蝶,是少數遷徙性昆蟲中的一種,它們不僅善於成群飛舞,而且常常跨洲越海。比如生活在美洲的大斑蝶會在冬天來臨之前飛到北美洲南部墨西哥的馬德雷山區過冬,它們紛紛結成龐大的隊伍從寒冷的北美洲加拿大出發,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斑蝶的大聚會”。
一些卻昆蟲學家對於這種昆蟲遷飛的現象定義為是物種生存的一種本能行為,與遺傳和環境條件有關。他們給出了兩種假設,一種認為遷飛是昆蟲對當時不良環境條件的直接反應,如天氣幹旱、繁殖過剩、食物缺乏、過分擁擠等。另一種則強調是環境條件的變化影響到了昆蟲的個體發育,最終導致昆蟲發育成為一種遷飛型的成蟲。
不過上述兩種假說,都存在著很多漏洞。至今關於蝴蝶聚會的具體的原因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河南省內鄉縣灌漲街東小河裏,曾經出現過一次奇怪的蟾蜍大聚會的現象,數量高達10多萬隻!這在國內報道中可算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後來國外也有過類似的報道,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如此多的蟾蜍聚在一起的呢?
蟾蜍聚會
有人根據蟾蜍的繁殖特點,對蟾蜍的大聚會做出了這樣的解釋:如果在繁殖季節時早春的氣溫上升較快,蟾蜍就會提早到水域裏繁殖;另一方麵,如果蟾蜍的生活區陸多水少,那麼成千上萬隻蟾蜍會從四麵八方彙集到同一條小河,或者同一個池塘裏,相互擠在一起交配繁殖,最後就形成大聚會的現象。
同樣在繁殖季節進行聚會的動物還有蛇,不過關於蛇大聚會的解釋有很多種。在1976年6月中旬,雲南省下關市西洱河者摩山腳公路上就發現過一次大規模的蛇的聚會。根據目擊者的回憶,當時有幾百條黑線烏梢蛇成群結隊地從山上往山下遊動遷徙。關於這次聚會現象的解釋是,黑線烏梢蛇群絕大多數是雌蛇,並且有群集下蛋的習性。它們前往的目的地是該處山腳沿西洱河南岸一線,因為那兒有許多深大的岩縫,適於安全產卵,再加上河邊還有一個溫泉,環境溫濕,幼蛇的食物——昆蟲的數量也極為可觀,很適宜於幼蛇生長,在那兒產卵再適合不過了。因此,科學家們認為這次蛇的群集行為是為了尋找合適的產卵場所。
蛇的聚會
但也有一些蛇的群聚現象人們還不能用合理的說法來解釋。同樣在1982年,伊朗北部吉蘭省的一個村莊了,有幾千條蛇包圍了一戶農民的住房。據說,有一條蛇連續幾天爬到房主小兒子的床上,他一氣之下把它打死了。過了一陣,他的房子居然被許多蛇包圍了。
這件事讓人很容易推想到是蛇的“報複行為”。但是科學工作者卻認為蛇不可能有這種靈感,因為蛇不是人,也沒有猿猴那樣的智慧。所以這個謎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解開。
知識卡片:
蟾蜍
蟾蜍也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說的很多的癩蛤蟆,屬於兩棲動物,其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是青蛙的“堂兄弟”。平時它多在農田、草叢、石下和洞穴內生活,多行動緩慢笨拙,不善遊泳,多數時間作匍匐爬行,但在有危險時也會小步短距離小跳。蟾蜍在我國可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2.奇異的動物本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提起先天性行為這個概念,其實簡單點說,就是本能的意思。不管是何種動物,都有著與生俱來的生存本領。隻是有不少動物的本能讓人感覺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