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性愛神話(2)(2 / 3)

《秦吉了》卻是一出愛情悲喜劇。巨家的脾女在鬼鳥秦吉了的幫助下,愛上了一位名叫梁緒的富家子弟,兩人私下裏魚雁傳書、快活無比。正當埠女準備與梁緒正式定婚的時候,送信的鬼馬遭到彈殺,巨家老爺又強逼埠女為妾,嬸女不從,老爺大怒,當他得知埠女背著他已有相好之後,更是惱羞成怒,竟將啤女折磨至死。後幸得鬼鳥秦吉了托夢梁緒,梁緒才將心愛的人從墳中掘出,並且使她複活。

這則故事謳歌了真誠的愛情,揭露了官僚地主階級的荒淫無恥。埠女身為下人,卻絕不受主人玩弄,追求自由的愛情;寧為 玉碎,不為瓦全,真是可歌可泣。秦吉了本是朋友送給巨家老爺的禮物,後因由埠女伺養,兩人產生了感情,秦吉了便想方設法地為脾女尋佳偶,傳音訊,最後竟以身殉。秦吉了這種助人為樂,舍身忘死的精神,給這個故事塗上了濃厚的道義色彩,而秦吉了所述的托生的神話她告訴梁緒,她與脾女前生本為姊妹,蟀女因有善行,得托人身,她則轉為鳥身一則使這一故事帶上了因果輪回的宗教印痕。

韋皋與薑荊寶侍女韓玉簫再世重逢的故事,在古代文人墨客中一直被傳為美談。宋代說書人曾將這一故事編成《玉簫女再世玉環緣》的話本,元代雜劇家喬古曾將這一故事改編為《玉簫女兩世姻緣》的雜劇。這一故事最早被收錄在《太平廣記》中,故事寫韋皋與朋友薑荊寶侍女韓玉簫相愛,後因父命,回家省親,行前與玉簫相約七年之內再相會。可是玉簫苦等七年之後,毫無韋皋音訊。原來他已娶了高官之女。玉簫因心上人爽約,絕食而亡。

後來韋皋從薑荊寶口中得知玉簫的死訊,為表懺悔之意,他“廣修經像”,終於感動玉簫鬼魂。玉簫鬼魂與他相見時,不僅不責韋皋忘情薄幸的惡行,反而表示十三年後,要再為侍妾。果然,十三年後,韋皋在作壽時,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作為賀壽之禮。韋皋一看,此女竟是玉簫女再世芝這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是位玩弄女性的好手,女主人公則是一位風流多情,美麗溫柔的尤物。無論男人怎樣荒唐、放蕩、無情,女人總是不以為意,而且更加一往情深,受了一次的騙,還甘心受二茬騙,吃了一生的苦,還甘心吃再世的苦。這正表現了封建時代文人的女性觀和男子“沙文主義”:男人是社會的中心,女人隻不過是男人的附庸而已。

四、人妖之戀

性愛幻念的另一種形式是人妖的靖通。所謂妖:並非指怪物,而是幻化為人的動物,如幻化為美女的狐狸、璋子、蛇、魚等等。

這種化身故事可能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圖騰故事,大禹在治水時就曾化身為熊;中國圖騰時代的人類就認為自己的祖先與某類動物或植物有血緣關係。佛教傳入中土之後,轉生與報應的觀念更將中國人固有的圖騰心結加以酵化,人變動物與動物變人的故事就更加興盛了。《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妖精和怪物,差不多都可被視為佛教的轉生觀與中國固有的圖騰心結共同作用的結果。禍國殃民的姐己(我們在這裏姑且不管這種紅顏禍水論是否正確),原來是一個狐狸精,而那些給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造成重重困難的牛魔王、懈穿洞妖王、青獅精、白璋精,大鵬金翅雕精、黃獅精、金鼻白毛老鼠精、黃獅精。單從它們的名稱上,就可以看出,都是由動物變化而來。人類的野蠻是本於人類自身所遺留的動物本能。那些妖怪們之所以為非作歹,作惡多端,原來是因為他們身上的動物性遺存。這種邏輯推導倒與佛教的因果業報思想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