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逆光
逆光是指從景物背後射來的光線。它和照相機拍攝方向相對,因而要加用遮光罩。這種光線能夠顯示出景物的輪廓線,使某些景物產生透明效果,能增加空氣透視效果,並使主體與背景明顯的分開。逆光可以改變景物原有的色彩。
逆光雖然使被攝景物處於大部分陰暗之中,但它有互相反射的作用,因而也能顯示出景物原有的層次和線條。拍攝中也要正確控製曝光。
六、頂光
頂光就是來自景物上方的光線。這種光造型較差,一般少用,除非迫不得已,或者有意去追求某種特殊效果才用。
七、散射光
散射光也稱漫射光。是指太陽被雲遮住,光線通過雲層由四周反射到景物上的光線。這種光線往往沒有明顯的方向性。它會使景物反差減弱,影調柔和。其缺點是明暗變化少,出現過多的灰調子,畫麵平淡。
此外,還有一種光線,在風光攝影中經常遇到。那就是日出,日落。此時的所謂光線,其實就是光源,發光體本身。無論日出,日落,當太陽在地平線以下時,天空雲會形成彩霞,當太陽在地平線以上時,它是橘紅色的,隻要光線不刺眼,就可以直接拍攝,此時光線比較柔和,畫麵一般呈暖色基調。
以上幾種光線,從拍攝彩色照片看,其效果表現與黑白片略有不同。順光拍出的景物顏色明朗,色彩飽和,但透視效果差,畫麵平淡。逆光條件下拍的景物透視感,空間感都比較好,但是不注意,會使顏色沉悶,缺乏鮮豔明快,尤其是拍大景別時,會出現灰藍色,使色彩單調。前側光較順光、逆光都好處理些,用這種光線拍一些別致的風光照片,能收到較理想的效果。在利用逆光拍彩色片時,最好在早晚時間進行,可使畫麵增加暖色調,減少灰藍的冷調子。在拍攝近距離景物時,要注意周圍物體的顏色,由於光線的反射作用,周圍物體反射出來的環境光可能帶有某種顏色傾向,影響色彩還原。一般肉眼不易發現,拍攝中要加以注意,拍風光照片也要注意控製影調及色調,如果反差過大,亮的過亮,黑的過黑,這樣即缺乏層次,也不能將色彩正確還原。遠景,全景需要等待時機,中、近景可用補光的方法來控製光比,減弱反差。逆光可把近景的樹葉照射出透明的效果。利用林中晨霧能拍出一束束的光柱,利用水中倒影及反光追求理想效果。總之,隻要巧妙、合理地運用各種光線,就能增加畫麵的美感,拍攝出賞心悅目的風光照片。
四季風光
一、春季
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天萬物複蘇,大地一派生機,各種植物都披上綠裝。春暖花開,像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花,玉蘭花爭奇鬥豔,這些花卉具有明顯的季節特征。因此,在風光照片中的出現,就標誌著顯著的季節性,給人以春意盎然的感受。
春風拂麵,春季的風,具有溫暖輕柔的感覺,春風吹動垂柳的嫩葉和枝條來回擺動,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春風吹動柳條這一情景,利用三腳架固定照相機,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
此時,如果畫麵中有村舍或亭台樓閣等景物存在(實),虛化的柳條在春風中像一麵綠色的紗巾隨風飄逸,形成一塊飄動的綠色(虛),這種,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強烈的對比,使畫麵具有動感。
春季,雖有春光明媚的說法,但也未必總是好天氣,春季也有細雨濛濛的時候,有些攝影家講“攝影沒有壞天氣”。意思是看起來條件不利,但很有可能拍出佳作。濛濛細雨,往往使自然界處於朦朧的狀態中。沒有“雨”的效果和感覺,倒像是霧的感受。在這樣的天氣裏拍雨景,一般需要借助於前景來表現。比如樹葉、花草上的水珠等等。如果處理得當,朦朧的景物與晶瑩的水珠相映成趣,將使畫麵增色不少。
二、夏季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很多人會想到避暑,如海濱浴場,避暑山莊等等。其實這些地方也是拍攝風光片的好去處。但是,我們不能貪圖安逸,環境惡劣的地方也要去。如藏北高原、西北沙漠、內蒙古大草原等等。夏季的植物,枝葉最茂盛,一片鬱鬱蔥蔥。江南的竹林,草原的牧草,都十分繁茂。夏季雨水充沛,山澗、溪流、瀑布都是一年中水量最大的時刻。為我們拍攝最為壯觀的瀑布提供了機遇。夏季開放的花卉也最多,猶以荷花較引人注目。“出淤泥而不染”,很多人將它作為創作題材。夏季也是雨季的到來季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拍攝暴風雨,夏季最好,雷電交加的暴風驟雨,為拍攝傑出的彩色照片提供了好機會。當暴風雨臨近時,經常會看到前景中的景物沐浴在明亮的陽光裏,而上麵的天空則呈現一片可怕的深灰色,利用這樣的反差能拍出一些效果強烈的照片。暴風雨一旦突然中止,雲層邊緣很可能透出一斜射的陽光,這時就要留意彩虹的出現,並把這不可多得的景像拍攝下來。夏季的暴風雨常常是短暫的,當它過去,太陽又很快地出現,使濕透的樹葉叢閃閃發光,並使一些街道和房頂反射出光澤。倘若你做好準備工作,就能拍到一些很有趣的照片。在城市中,雨後的夜景十分迷人。由於地麵雨水的反光,城市建築物上的燈光,霓虹燈等在地麵上形成倒影,五光十色,加之汽車燈的流動形成彩色亮線,會使照片顯得很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