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季

夏去秋來,隨著季節的更迭,大自然由叢綠轉為金黃。滿園秋色,動人心弦。秋季天高氣爽,色彩絢麗,對攝影者來說,正是拍攝風光片的太好時光。

秋天的早晨,曝光透過葉叢灑落在地麵上,霞光道道掩映其間。有時候,樹林裏薄霧迷漫,彩色繽紛的樹林籠罩在輕沙般的霧帳裏,此情此景,何等美妙。秋天的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山間溪澗流水潺潺,林中池沼,平靜如鏡,當你把照相機對著那婀娜多姿的倒影時,不妨在按動快門之前向水裏投一塊石子,讓水麵蕩起一圈圈的漣漪,就可以使畫麵顯得很有情趣。秋深了,樹林裏各種針葉樹,落葉樹以及冬青樹、黃櫨樹、紅楓樹等,紅、黃色樹葉及褐色的顏色混在一起,組成一幅幅迷人的圖畫。

拍攝秋季風光,用光的正確與否,顯得十分重要。在拍攝樹葉時,應該利用逆光或頂光表現出樹葉的透明感。否則它那金黃色的樹葉就大為遜色。相反,如果要表現樹葉的形狀或結構,光源就應該來自照相機的背後或一側。拍攝樹葉要有所選擇,不要見它好看就動手,而要多觀察、比較、選擇最為理想的構圖。形狀優美的葉片可用特寫鏡頭來表現。運用側光,或直攝光拍攝,可以加深景物縱深感。在逆光的樹林中,把修長的樹影作為前景,這時候,不僅使整個樹林在視覺方麵增加了深度感。而且由於逆光和側光的作用,使每一棵樹都具有輪廓光,看起來樹與樹之間有了間隔,從而增強了畫麵的立體感。

在進行逆光拍攝時,對於曝光要正確把握,力求準確,如果以整個樹林地帶的光亮度作為曝光依據,其結果將使樹林中的陰暗部分隻能顯現一個黑色的輪廓,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整個畫麵層次豐富和色澤明快,就必須增加曝光量。實踐證明,曝光過度會失去色彩的飽和度,使背景的色澤顯得淡薄無味,造成整個畫麵平淡無力。而曝光不足,卻又會使樹葉的色澤顯得陰沉,而且與背景顏色的深淡有較大的差別。隻有準確的曝光,才能控製整個影調,使色彩還原正確。秋季景致美不勝收,外出創作莫失良機。

四、冬季

冬季意味著寒冷的到來,最具有季節特征的是我國的北方,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大地披上了一身銀裝。有的森林和江河邊的樹木因受水蒸氣的影響,還經常出現冰花,樹掛,縱橫交錯的樹枝上布滿了珊瑚狀的冰花。映著藍天、分外好看。北方特有的冰雕,也在冬季進行。規模之大,工藝之精,令人讚歎。利用側逆光拍攝晶瑩剔透的冰雕,別有風趣。

在雪原上,可以拍攝雪橇,無論是馬拉雪橇,還是孩子們用狗拉雪橇,拍起來都很開心的。

在銀光素裹的世界裏拍攝照片要注意構圖,用光和正確控製曝光。在構圖中,要利用對比,襯托白雪。如山巒、樹木、河流、建築等景物,以深色、暗部反襯白雪。遠近對比,應盡可能使畫麵有所變化。拍攝雪景最好不在下雪時拍攝,因為天陰、能見度較差,顯得灰茫茫一片。假若景物前後有層次,並能襯出點點雪花在空中飛舞,也可以拍出較好的照片。但是,注意選擇快門速度。速度快,雪花為點狀。速度慢,雪花為線狀。拍雪景最好的時機還是雪後晴天,受到陽光照射,白雪即潔白,又晶瑩可愛,遠景也清晰有層次,色調也好。拍攝時利用逆光或側光,可以增加雪的層次,高低凹凸不平之處會顯出陰影,使色調和影調有變化。拍黑白片可以加用黃色或橙色濾色鏡,把天空壓暗,更能增加雪的潔白效果。拍攝雪景,要特別注意曝光把握正確,考慮景物的反差問題,使用側光表測得白雪的曝光值後,要適當增加曝光量,不然將曝光不足,所拍攝到的雪就不潔白,而是發灰,這就是由於測光表是按照中級灰的反光率來計算製造的原故。如果攝影者是估計曝光,那麼在正常的晴天,無雲等條件下的曝光量,略減少曝光,不然將曝光過度,因為陽光下的雪反光很強烈,有刺眼的感覺,亮度很高。隻有正確曝光,才能表現出雪的質感。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擁有號稱“世界屋脊”的最高最大的青藏高原和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在這樣的國度裏,地理風貌千變萬化,自然景觀絢麗多彩,天山的高山牧場,江南的杏花春雨,桂林的漓江山水,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西雙版納的傣家竹樓,黑龍江的莽莽雪原,西北的黃土高坡,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是我們拍攝風光照片的有利條件和素材,隻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創作,就可以拍攝出耐人尋味的風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