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動靜對比。指運動物體與靜止物體的對比。動靜對比能夠平衡畫麵,使畫麵具有生氣。利用動與靜的差異來美化畫麵。風光攝影中常利用水的流動和雲的飄動,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記錄下它們移動的痕跡,使照片大為增色。再如拍攝水中倒影,岸上實景的靜態與水中倒影的動態,形成強烈對比,使照片趣味無窮。
(4)色彩對比。指不同色彩的對比。在色彩中,如果兩種顏色互為補色關係,那麼它們的對比就非常強烈。如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人們常說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是這個道理。
再有色彩中暖色調與冷色調的對比也是很強烈的。有些顏色它們之間為鄰近色,對比雖不強烈,但和諧統一、互補、畫麵看著舒服。要根據需要,既要對比,又要和諧,對比使色彩鮮明、生動、活潑、和諧使畫麵協調、完整、統一。
對比不僅限於此,還有明暗對比,虛實對比等。總之,自然界中變幻無窮,差異總是有的。創作中要能夠找出差異,形成對比,豐富畫麵的表現力。
(5)均衡。均衡即勻稱。就是景物在畫麵上的視覺重量的合理布局。均衡絕不是簡單的平衡。景物的大小,景物的位置,景物的顏色,景物的明暗都要綜合考慮。如果畫麵左側的景物多了,而且顏色深、暗,就會使畫麵失去均衡,看起來不舒服。當然,解決均衡問題,不能搞對稱。不能為了均衡而均衡,那樣做,會使畫麵呆板、僵化。應該追求不均衡中的均衡。那樣做,有豐富變化的均衡畫麵。這樣才符合藝術的辨證法。才能產生新穎的美。
總之,風光攝影構圖要做到主題,主體突出,畫麵簡潔,景物生動、內容完整,結構均衡,使畫麵完美而統一。
風光攝影的用光
攝影離不開光。無光就無影。攝影用光有兩個基本目的,一是為了滿足膠片曝光的基本。照明。二是為了被攝體再現時呈理想的光影效果和色彩效果。在風光攝影中,光能影響被攝景物的形狀,影調,色彩,空間感,美感以及真實感。風光攝影極少用到人工光。幾乎是全靠自然光。自然光即日光,按照光線的照射情況,可分為三種類型:日光直接照射到物體上,稱為直射光。日光透過雲霧照射到物體上,稱為散射光。日光照射到物體上又反射出來的光線,稱為反射光。其中直射光和散射光應用較多。散射光的光照均勻,而且方向性不強,變化也小。直射光方向性強,變化大,隨時間變化而改變。早晨和傍晚的平射光線較弱,照射景物的垂直麵,投影很長,空氣透視強,上午和下午,太陽的位置由低向高轉而又向低,斜射景物,投影也由長變短,轉而由短變長,空氣透視弱。中午側是赤日當空,直接照射景物的頂部,投影甚微。這些不同的情況,會給攝影帶來不同的效果。按照光線的射向,即太陽的方位不同,直射光可以分為:順光、側光,(前側光,後側光)頂光、逆光各種不同的光線。
一、順光
順光是指以正麵照射到被攝景物的光線。它的照射方向和照相機的拍攝方向相同,因而又稱為正麵光或叫平光。這種光線可以使景物色調明亮,清晰,色彩鮮豔,物體色彩還原好。但是,它的缺點是畫麵較平,缺乏層次感,立體感,空間感較差,主體景物和背景往往混淆不清。如果背景距主體景物較近時,這一缺陷就更為明顯。一般來說,風光攝影使用順光其效果較差或一般。如果受條件環境所限,非拍攝不可,黑白照片可加用濾色鏡調整影調,有意加大景物的對比。
彩色照片可拍一些色彩鮮豔的小景致或一些風格明麗的田園風光。
二、側光
側光是來自景物左側或右側方向,與景物、鏡頭成90°角左右的光線。景物的受光麵和背麵基本上各半,雖然景物也有層次,輪廓和立體感,但其造型效果不如前側光和後側光好。容易產生反差太強和明暗對比不協調,色階對比大,色彩過度層次少的毛病。但是,這種光線對表麵結構凹凸不平的物體,如浮雕,石刻等,有著特殊表現力,能獲得強烈的質感和造型效果。
三、前側光
前側光就是來自景物左、右前側方向,與景物及照明構成45°角左右的光線。景物大部分受光線照射,明暗的分布為明處居多,暗處居小。由於景物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因而能夠顯示出立體感。表現出比較豐富的層次和色彩變化。但是,這種光線缺乏空氣透視效果,縱深感也不顯著。
四、後側光
後側光也稱側逆光。是來自景物左右後側方向。與景物,照相機形成大約135°角的光線。這種光線有利於表現景物的三度空間,勾劃景物的輪廓,顯示出空氣透視,豐富影調。在側逆光的條件下,由於空氣透視的原因而形成的影調透視,使遠處,近處景物的清晰程度形成對比。遠處景物虛,色彩淡。近處景物實色彩濃,明暗和反差也都形成對比,產生差別,使景物形成縱深感。在拍攝過程中要正確控製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