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 大事記(1991年12月~2002年6月)(2)(1 / 3)

8月30日俄羅斯安全會議秘書列別德與車臣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斯哈多夫在達吉斯坦共和國的哈薩維尤爾特簽署了一項有關雙方談判原則的聯合聲明以及雙方進一步舉行和談的一攬子協議。

10月3日俄羅斯政府和車臣反政府武裝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決定成立車臣重建聯合委員會。

11月7日俄羅斯總統宣布11月7日為“和諧和解日”。

11月23日俄羅斯政府與車臣臨時政府領導人簽訂聯邦中央與車臣共和國相互關係的臨時協定。

12月15日俄羅斯在台灣設立正式代表處。

12月16日俄羅斯官方闡述俄羅斯在北約東擴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即:堅決反對北約東擴;與北約進行對話;把北約東擴對俄羅斯的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

1997年

1月19日俄羅斯外長普裏馬科夫與北約秘書長索拉納就北約與俄羅斯關係問題舉行第一輪會談。

1月27日車臣舉行共和國總統選舉,馬斯哈多夫當選車臣總統。當選後,他公開表示要爭取車臣獨立,同時拒絕進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

3月6日俄羅斯政府提出,俄羅斯經濟改革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俄羅斯將進入微觀經濟改革階段。

同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國情谘文中強調指出,政府麵臨的主要任務是:整頓權力機關的秩序、財政秩序和經濟秩序,完善國家管理體製。

3月17日葉利欽總統改組政府,任命丘拜斯為政府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任命原下諾夫戈羅德州州長涅姆佐夫為政府第一副總理。

3月27日俄羅斯獨立工會舉行全國性抗議活動,要求政府立即發放拖欠的工資與退休金。

4月2日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簽署俄白聯盟條約。

4月22日中國和俄羅斯雙方簽署《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宣布成立“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

4月24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國在莫斯科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4月25日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俄羅斯聯邦與聯邦主體劃分權力法》,明確規定聯邦法律高於地方法律。

4月28日俄羅斯總統簽署《關於俄羅斯聯邦住房公用事業改革》的命令。

5月12日俄羅斯政府與車臣政府簽署《中央與車臣共和國和平與相互關係原則條約》及兩項經濟與財政合作協定。

5月27日葉利欽與北約國家領導人在巴黎簽署《俄羅斯與北約相互關係、合作與安全的基本文件》,決定雙方將建立常設理事會。俄羅斯被迫接受北約東擴現實,但強調反對北約東擴的立場不變。

7月2日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宣布,1997年上半年俄羅斯國內生產出現了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的首次增長。

7月8日俄羅斯稱北約正式接納波蘭、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約是一個曆史性錯誤。

7月21日俄羅斯總統簽署《俄羅斯聯邦國有資產私有化和市政資產私有化原則法》。

7月25日葉利欽簽署《關於征收購買外彙稅法》。

9月1日葉利欽公開表示將不再參加下一屆總統競選。

9月9日俄羅斯與車臣共和國簽訂有關使用車臣境內石油管道輸送阿塞拜疆石油的協議。

10月10日葉利欽第一次以正式成員國首腦身份出席歐洲委員會首腦會議,在會上提出建立“大歐洲”思想。

10月22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四國元首在莫斯科決定成立四國自由貿易區。

11月15日以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丘拜斯為首的政府官員因集體撰寫《俄羅斯私有化史》而索要高額稿酬一事被媒體揭露出來後,引起俄羅斯各界極大震動,為此葉利欽解除了丘拜斯兼任的財政部長職務,並接受了部分與這一醜聞有關的政府官員的辭職。

12月11日俄羅斯政府通過國家穩定發展戰略規劃。

12月15日俄羅斯與土耳其簽署有關合作修建黑海海底深水天然氣管道的協定。

12月31日中俄簽訂建造連雲港核電站的合作項目書。

1998年

1月1日俄羅斯發行新盧布,新舊盧布的麵值比為1:

1000。

1月10日俄羅斯政府宣布,1997年俄羅斯工業生產出現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增長。

1月19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召見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時,嚴厲批評了政府的工作。

1月20日俄羅斯與台灣正式開始海運通航。

2月17日葉利欽在國情谘文中稱,1998年將是俄羅斯政治穩定和經濟複興的一年。

3月1日《俄羅斯聯邦破產法》正式生效。

3月23日葉利欽以工作不力為由解散了切爾諾梅爾金政府,任命基裏延科為政府代總理,27日正式提名基裏延科為總理候選人。

4月17日在國家杜馬連續兩次否決了總統對基裏延科的總理提名後,葉利欽第三次提名他為總理候選人。

4月24日國家杜馬批準基裏延科為政府總理。

5月3日葉利欽改組政府,將54個政府部門減少到3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