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運動時,腳掌部分要有充分的保護,腳趾沒有任何抵抗地充分彎曲,彎曲後恢複力強,是檢驗鞋的重要因素。
鞋子的長軸為直線型
運動鞋當中有些被製成向內彎曲的樣子,穿上跑步時能夠跑出速度,但缺乏內側的支撐,容易使腳受傷,考慮到兒童處於發育時期,還是以直線型為好。直線型的鞋子能夠很好地支撐腳的內側,對足弓具有保護作用。
後跟穩定,腳跟不能搖晃
後跟加強穩定性,絕對緊抱腳跟,腳跟不能搖晃。鞋後沿加裝海綿軟口,保護兒童柔軟不穩定的踝關節,有助跟骨垂直生長。
適當的鞋跟,腳後跟底部有一些上翹
腳後跟底部有一些上翹有助於腳跟著地和腳趾蹬地。適當的鞋跟,可增加跨步力量,並具有防滑、減震的功能,同時保護足弓,減緩地對身體關節、內髒、大腦的衝力;但須嚴格控製鞋的跟高,使兒童腳部受力合理分布。
使用透氣、柔軟、舒適、無毒、無害的環保材料製作
兒童運動鞋與職業運動員用鞋差別
目前運動鞋的研究和開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由明星運動員做出的運動鞋廣告比比皆是,名牌運動鞋成為青少年追逐、向往的對象。
然而,我想說的是運動鞋是為體育競賽準備的、為那些專業的優秀運動員準備的,與一般為了保健而進行體育活動時使用的鞋子有本質的區別,也與生長中的兒童穿的運動鞋更是不同。
專業運動員在競賽時為了在比賽中取勝,為了提高記錄,所穿的鞋是以提高運動成績為原則的,即使是對健康有一定損害也要全力拚搏。所以,越是為大牌明星運動選手準備的鞋,越不適合一般人穿著。而且專業運動員經過數年的訓練,練就的身體素質比業餘選手強健很多。
對於兒童來說,不僅在一般日常體育活動中穿的鞋,要求以安全防護為主,在競賽中穿的鞋,也必須以安全防護為主,如具有優良的防震性、穩定性等。
3 運動鞋上的科學印記
鞋的健康理念可以說是起源於運動鞋的研究。運動鞋為專業運動員研究,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運動成績,而為普通健身者製作的鞋則是以防護為原則,並從中分離出健康鞋、健康兒童鞋的分支。從前麵所述的運動鞋研究方向的改變,足以讓我們認識到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理念的改變。
20世紀70年代,運動鞋的主攻方向“緩衝、減震性能”
20世紀70年代,美國興起的慢跑風潮,使運動鞋的銷量大增。但同時人們發現,由於地麵反作用力對腳的衝擊、震動,使得一部分人在跑步後產生肌肉酸痛或關節損傷。而此時運動生物力學技術已開始涉足製鞋領域,製造商不約而同地將研究重點集中在運動鞋的“緩衝減震性能”上,即如何有效地將腳部所承受的衝擊力降到最低。
起先,製造商靠調整鞋底的厚度來達到緩衝吸震的目的,測試的結果表明:確實取得了優良的減震效果,但代價是增加了鞋的重量,提高了腳的位置,降低了運動的靈敏性和安全性。研究者又把目光轉向大底的材質。這期間較有代表性的是BROOKS采用EVA材質為大底製作的球鞋。它不但重量輕,穩定性佳,還展現了驚人的緩衝減震性能。
20世紀80年代,研究重點從研究“跑動”轉為“移動”
80年代,是運動生物力學在鞋業上應用突飛猛進的時期,有氧健身運動和多元化運動取代了慢跑運動。變化多端的步伐和跳躍動作,使腳部承受的衝擊力不僅僅來自底部,而是來自不同的方向。在這種需求下,研究的重點從“跑動”移至“移動”上,即針對不同的運動,更細致地分析其力學特性,設計出適合的功能,並集中在一雙鞋上,使之成為適合多種運動的“多功能”鞋。
這個時代的品牌運動鞋,除具緩衝減震性能外,還突出了能量回輸、穩定性、摩擦性(抓地性)等功能。具有代表性的有氧運動鞋,是REEBOK公司的“FREE STYLE”,兼具輕量化及穩定性,並能有效地控製側滑,減輕腳部負擔。NIKE公司推出的“AIR JORDEN”喬丹係列籃球鞋的第一代至第五代(1984~1990),也從第一代、第二代偏重於重外形設計,到第五代擁有的高耐久底材、網狀透氣性幫麵、前掌蹠趾部位及後跟部位的“Air Mar”專利氣墊等,兼具優良的透氣性、減震性、穩定性及摩擦性,並實現了運動鞋的輕量化。
20世紀90年代,“適腳性及舒適性”成為研究的重點,同時展現各種機能
進入20世紀90年代,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已不僅僅專注於腳的被動受力,而轉向更高層次,“運動鞋的適腳性及舒適性”研究,引入了“人類最好的鞋即是腳”的設計理念。
REEBOK公司1994年推出的充氣係列,利用外設充氣裝置充盈鞋內氣墊,由氣體來提高鞋的適腳性,使腳感受到完全被舒適的包圍起來。由其獨立研發的減震氣墊“DMX10”,一條氣道可使10個氣室的空氣自由流通,且配合適當的運動狀態進行調整,應對不同的受力情況。NIKE公司的“AIR JORDAN”(1990)六代,采用了甲殼式鞋身設計,包裹整個腳部,排除腳尖部多餘的補強部分,呈現出優異的適腳性及舒適性。從喬丹係列籃球鞋的第七代至第十五代(1991~2000),從使用“Air Huarache”彈性內襯、幫口使用石墨碳纖維,加強舒適性及穩定性,到針對足部動態而特殊設計的“Zoom air”係統、波浪形、碳纖維中底穩定片結構,和為了讓消費者親自了解到功能性及舒適性來自何處,更清楚地感受到機能的影響,將設計開發化、透明化等,我們不難看出,生物力學在製鞋領域的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