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孩子的媽媽看著品種繁多、眼花繚亂的寶寶鞋問我,做鞋和做衣服是一回事嗎?當然不是了!要說起來,服裝可是比鞋做起來容易得多。一雙可愛又舒適的鞋要經過款式功能設計、鞋楦設計、幫樣設計、底型設計、樣板擴縮、產前試做、原料裁斷、鞋幫縫製、繃楦、上底和定型、整飾、檢驗、包裝等程序才完成的,如果再細分的話,要有30多道工序。
1 兒童運動鞋的簡單製作過程
款式功能設計
根據穿著的運動來設計鞋的功能,根據流行趨勢,時尚的色彩、麵料設計繪製鞋的效果圖。
兒童運動鞋需要的幾種功能
吸震效果
當人腳落地時,地麵對人腳的衝擊力通常是人體的2~3倍,跑、跳時更高,運動鞋底良好的防震性,可以減少這種衝擊力,吸收腳部著地時產生衝擊震蕩。PU(聚氨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MD(EVA二次高壓成型品)等材料製成的鞋底都有良好的防震功能,再就是鞋後跟加裝小的氣墊,氣墊殼內裝著一定氣壓的氣體,當腳掌落地時,它可以通過變形從而分散衝擊力,以達到減震的效果。進而避免過分震動帶來的傷害。
當然,兒童使用的氣墊與專業運動員的有很大區別,要很扁、很小,不然增加了鞋跟的高度,就會出現高跟鞋的效果,反而影響運動。
抗扭轉性
兒童在運動時,尤其是在球類運動時,經常會有轉向、折返、側移的動作,腳的不同部位會向不同方向扭轉,極易發生運動扭傷。所以要求鞋幫有穩定扭轉的作用,如在鞋的內側和後踵處,加上硬的支撐等,以阻止運動時腳向內過分翻轉,避免運動扭傷。
止滑效果
指外底對地表的止滑性,也叫抓地效果。止滑效果不足時,不但容易產生滑倒危險,造成運動傷害,同時也會影響穿著者的運動表現。止滑效果主要體現在底材的應用及鞋底紋路的設計上,根據運動方式的不同,止滑效果的設定及設計也會相應調整。但對兒童而言,如果鞋底太過止滑,每走一步就像一次刹車,腳如果前衝得很厲害,也可能傷到腳趾,所以凡事都要有度,物極必反。
鞋楦設計
鞋楦是鞋子的靈魂
鞋楦是鞋的模具,沒有鞋楦就無法製鞋。一雙鞋的造型取決於鞋楦,楦型最能突出鞋子的美感,沒有鞋楦的新穎式樣設計,也就沒有鞋子新款式的流行設計。鞋楦還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鞋的舒適性、決定鞋的平功能。如果鞋楦不適合腳型,會導致腳疾的出現。
兒童鞋楦設計應該符合兒童腳的生理機能,貼合腳骨骼,還要適合中國人腳型的特點。根據腳型立體三維空間,經過適當、合理地修正與設計,使不規則的腳型立體空間變成有規則的鞋楦立體空間。
從鞋楦的發展來看,最早出現的是“直楦”,即不分左右腳的楦,做出的鞋也不分左右。對稱楦出現後,很多人拒絕使用,因為直楦很適合手工製鞋者。當時的楦是用木頭費力地刻出來的,一隻可以加工得很勻稱,但一雙就很難保證,對稱楦又增加了鞋的成本。
據記載,1863年美國南北戰爭時聯邦士兵在長途行軍中穿著“直楦”做的不分左右的鞋,使腳受到了嚴重的創傷,人們才開始重視鞋楦,成批地使用左右對稱的鞋楦,可見鞋楦對鞋很重要。
我們常見到的鞋楦大致分兩種,直線型鞋楦,是指鞋楦的縱線與腳指向正前方時腳的長軸相互平行重疊;內傾斜型鞋楦是指鞋楦縱線向內傾斜。
一般人在平坦的路麵上行走的時候最適合穿直線型鞋楦的鞋子,最佳狀態就是腳尖正對前進的方向。
人在走下坡路的時候,腳就會無意識地向內張開而形成內傾斜狀態,人在奔跑時腳也是如此。
給兒童選擇鞋的時候,應該選擇直線型鞋子,尤其是小童,前麵說到腳的“鍾擺效應”,如果選擇內傾斜型鞋楦,很可能使腳不能夠自然恢複,成為真正的X形腿或O形腿。
幫樣設計
在鞋楦上進行鞋幫麵的設計,設計完再把設計曲麵上的圖展成平麵,為裁料做好準備。
樣板擴縮
在設計樣板時,一般隻做中間號,實際生產中需要從110碼,做到265碼,甚至更大。擴縮樣板就是為了讓每個碼的幫樣都達到準確。
原料裁斷和配幫
按照樣板裁剪皮革或布料,用膠水把鞋幫抿上邊,一片一片地粘起來。
運動鞋麵常用的人工革麵料
運動鞋因為其特殊的工藝和穿著要求,鞋幫采用天然皮革的不多,大部分采用PVC(聚氯乙烯)、PU、超細纖維、網布等。
PVC:大多數較便宜,質地差,不透氣,不耐寒,不耐折,現在鞋麵使用得很少。
PU革:是目前市場上使用最普遍的材料。PU革柔軟,富有彈性,手感好,表麵多有光澤,也是透氣性較差。
仿牛巴:旅遊鞋常用的“牛巴”並非真正的牛正絨麵革,而是仿照天然的牛正絨革外觀,表麵多呈磨砂狀,手感粗澀,少有光澤且呈消光霧麵,但多數無彈性,透氣性差。
網布:輕便而且具良好的透氣性,耐彎曲性,運動鞋上使用得非常廣泛。
超細纖維:質感柔和,質地均勻,性能很接近天然皮革,但比天然皮革厚度更均勻,彈性更均,是人造革類中最好的材料之一,目前運動鞋也使用得很多。
為了增加兒童運動鞋的透氣性,也有使用牛皮反絨革的。牛皮反絨革的透氣性和其他性能都很好,是一種很適合兒童鞋選用的材料,缺點就是鞋穿髒後打理比較麻煩。
底型設計
根據鞋楦的底部尺寸設計外底。外底的設計還有追隨時尚、滿足鞋的功能,也是很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