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運動項目與運動鞋(1 / 3)

1 運動鞋曆史——在戰爭中誕生的運動鞋

人類最早護腳的方法,是將樹皮、藤條、動物的皮或其他草編綁縛在腳掌下麵,將腳掌遮護起來。

人類的第一雙鞋,是一雙用動物皮製成的“皮袋子”,能夠包裹住腳,在奔跑中起到護腳的作用,是為了在比較劇烈的活動中,如部落之間的戰鬥、搶奪地盤、躲避追殺、逃避野獸時跑得更快。

古代的戰場傳令兵都以奔跑的形式來傳送命令,為了挑選能夠長距離奔跑的傳令兵,就誕生了古代的運動會——古代運動會起源於戰爭。

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鬆平原擊退波斯王軍隊的入侵,為了把這個勝利的消息盡快告訴雅典人民,一名善跑戰士菲迪皮茨(Pheidippides)從馬拉鬆一直跑到雅典,衝進雅典議會高呼勝利,終因精疲力竭而死去。

為了紀念英雄,在1896年的第一屆奧運會上,首次舉辦了馬拉鬆比賽,其他運動項目也主要是跑步,後來增加了劍擊、角力、射箭術、拳擊等。為了獲得最好成績,運動員逐漸由不穿鞋到穿上鞋子跑步。跑步鞋因而逐步發展起來,這就是早期的運動鞋。

2 跑步鞋

跑步是大多數體育項目的基礎運動,早期的運動鞋就是按照跑步鞋設計的。我國通稱的旅遊鞋基本屬於跑步鞋,是一種普及性很高的鞋類,也是日常生活中長穿的運動鞋。

跑步鞋還包括慢跑鞋、練習鞋、健身鞋、慢走鞋等。

中長跑鞋

中長跑鞋適用於水泥、瀝青以及石頭鋪的比較硬的路麵。要求鞋底有彈性、耐磨性好、耐彎折性好,鞋底麵上要求有中等粗的花紋,增加跑步時的防滑力,有減震防護的作用;鞋材質要輕;鞋的透氣性很重要,長時間的活動,腳部出汗,悶熱的環境會影響到鞋的舒適。

3 小型球場專用鞋

主要是指在室內小型球場進行的運動項目,如網球鞋、籃球鞋、排球鞋、羽毛球鞋、兵兵球鞋等。這類鞋因為運動場地的條件相似、運動環境相似,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在地板上運動,不需要用鞋釘來提高抓地功能,有很多的側滑動作等,但由於這些球類運動還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在鞋的具體功能上存在著差異。

籃球鞋

籃球運動的主要動作總括為進攻和防守,進攻時傳球、運球、突破、投籃等一係列動作是連貫的,防守時快速移動變換步伐,都要求籃球鞋有優良的防護作用。籃球運動中造成的損傷中關節扭傷占90%以上,特別要求對腳踝關節扭傷、內翻、外翻、跟腱斷裂、腳骨骨折有很好的預防作用。比如加裝氣墊等特殊減震裝置;後跟部位比較硬,以避免踝骨關節翻轉造成的扭傷;後跟要求包腳;前蹺比較低,增加穩定性;鞋底花紋中粗偏細,適合地板類的運動場地等。

網球鞋

網球起源於12~13世紀,14世紀流入英國,一直有“貴族運動”的雅號。到16~17世紀,網球才成為比賽的運動項目。網球運動屬隔網運動項目,運動員有很多奔跑、大力擊球的動作。一場高水平的比賽下來,運動員奔跑達數萬米以上,擊球時前後左右跑動,鞋的側幫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在劇烈運動的同時,還要做急停、跳躍等動作。

網球運動的跑區別於速跑,是一種很有力量感的穩健的跑。所以要求網球鞋比較厚重,舒適感強;網球運動隊側幫的衝擊較大,所以鞋幫的側麵一般要有補強設計;網球場地較好,鞋底花紋不用粗大;鞋後跟的後端削去一塊,是為了減少後退移動時的阻力。

乒乓球鞋

我們視乒乓球為國球,不過這項運動最早起源於英國。少年兒童中喜愛乒乓球的人數不少,在少年宮裏,乒乓球的訓練項目是必不可少的。乒乓球運動中側向運動很多,人體側向移動和向前啟動時主要的發力區域在前腳掌偏脛側,所以要求鞋加寬前掌,並在前腳掌外側采用斜麵設計可以防止鞋的側翻,達到對運動員的保護作用;內側則相對加硬,增加這個部位的摩擦力,以利於增加運動員啟動速度,便於靈活的移動。

打乒乓球移動大多用前腳掌用力蹬地,但在急停時卻是要靠腳跟迅速蹬地製動,所以後跟的減震對運動員十分重要,乒乓球鞋底大都采用橡膠底,柔軟、高抗摩擦性。後跟包腳、前掌蹠趾部位易彎曲、足弓的支撐穩定保護等,也是乒乓球鞋必備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