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的護航任務結束後,首批海軍護航艦隊返回國內,繼而第二批護航艦隊於2009年4月2日上午,從廣東湛江起航,奔赴索馬裏執行接替護航任務。隨後,第三批、第四批……一直到第十三批護航艦隊,分批駛向亞丁灣,為經過亞丁灣的中國籍商船建立起一道安全的防護屏障。在一批批護航艦隊訓練有素的保護下,一艘艘中國籍商船平安經過亞丁灣又平安返回國內。
2013年2月22日上午八點,中國海軍第十四批護航艦隊從青島出發,駛向亞丁灣,接替第十三批護航艦隊的護航任務。當日,碧空如洗,陽光燦爛。浪花朵朵的海麵上,三艘艦船停泊在我國的海疆內。
在“哈爾濱”艦上看到,全艦官兵著裝整齊地列隊於飛行甲板上。不遠處的“綿陽”艦、“微山湖”綜合補給艦的宣誓人員也已列隊完畢。3艘戰艦成人字形破浪前行,威武壯觀。汽笛長鳴時,主持人下達“敬禮”口令,整個過程持續10秒鍾後,3艘艦艇官兵“禮畢”!9時整,艦艇編隊“再見祖國·走向大洋”宣誓儀式正式開始。
隨著莊嚴的國歌聲響起,4名護旗手手執國旗走向艦尾,全體官兵麵向國旗,舉起右手,在編隊政委吳海華的領讀下莊嚴宣誓:勇闖大洋、連續作戰、依法行動、為國爭光;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攻堅克難、勇於擔當,堅決完成護航任務!宣誓儀式結束後,官兵們紛紛在8米多長的橫幅上簽上名字,表達護航官兵對祖國的莊嚴承諾。隨後第十四批護航編隊穿越祖國傳統疆域線,走向大洋,走向深藍,履行亞丁灣護航使命。
自中國海軍首批護航艦隊出兵亞丁灣開始,就一直備受國內外的關注。中國海軍出兵亞丁灣有其深刻的內外原因。
首先,維護國家利益。海盜行為不僅擾亂了航行安全,而且對中國國家發展利益的實現也造成了阻礙,這明顯對國家利益造成侵害。從維護國家利益需求來說,這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塑造國家形象。中國海軍去解救被劫持的人質,保護商船航行,是一個國家形象問題。這是在向世人昭示,中國動用海上力量維護自己的海上利益,維護地區的安全,維護海上航行和海洋通道的安全這種決心、意誌和能力。
第三,履行大國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各國軍艦用強製的力量保護航道的安全,對於恢複亞丁灣正常秩序、恢複國際航運業的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中國軍艦在這方麵也一定要盡到責任和義務。
第四,鍛煉中國海軍。海軍遠涉重洋,到一個危險區域進行這樣的準戰爭任務,對官兵的訓練、艦艇編隊的訓練意義重大,也是鍛煉中國海軍的海上行動能力的良好機會。
戰亂、混亂和國家製度的崩潰是造成索馬裏海盜猖獗的根源。很多索馬裏人都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還能活著。當社會出現無序時,某些人采取了鋌而走險的舉動,可能是一種必然。然而,混亂不能為違法行動提供合理性。若要根除索馬裏的現狀、改善亞丁灣的海域環境,一方麵要治本,包括國際援助是必要的,幫助索馬裏恢複國內秩序;另一方麵也要治標,必須製止這種行為,要讓這種行為付出他們不能忍受的代價,必須維護現有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尊嚴。
第七節 舉世矚目——六十周年國慶
眾所周知,每年的公曆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一個舉國歡騰的日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曾在天安門舉行過14次國慶慶典和閱兵式。其中,尤以2009年的60周年國慶慶典最為舉世矚目。
2009年60周年國慶大閱兵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入關鍵階段的大背景下舉行的,因此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10月1日上午,整條長安街被五彩繽紛的鮮花布置一新。參加國慶慶典的群眾早已在天安門廣場上翹首以待。此刻,天安門廣場上紅旗獵獵、花香四溢。人們靜靜地觀望著,等待閱兵式正式開始的那一瞬。接受黨和人民檢閱的各個受閱方隊,正在做最後的檢查工作,以確保將自己和方隊最好的一麵展現給全國人民;後勤人員們也在進行最後的設備檢查,以確保將60周年國慶慶典以最好、最清晰的方式呈現給更多的人。
上午10點09分,激昂的軍樂聲拉開了國慶60周年閱兵的序幕。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胡錦濤,在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的陪同下,乘紅旗牌檢閱車徐徐向東,迎著受閱將士的注目禮,開始檢閱了在長安街威武列陣的44個地麵方隊。
胡錦濤在檢閱地麵部隊的整個過程中,表情莊重,目光和藹,半向受閱官兵進行親切問候:“同誌們好!”“同誌們辛苦了!”隨即,受閱方隊整齊響亮地分別回答:“首長好!”“為人民服務!”聲音響徹整條十裏長街。
國慶60周年慶典之前,人民軍隊曾在天安門廣場進行過13次受閱。此次閱兵,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是對建軍82年特別是新世紀新階段中國人民武裝力量建設發展的莊嚴檢閱。
10時37分,三軍儀仗隊邁著鏗鏘的正步,護衛著神聖的軍旗通過天安門,拉開了分列式的序幕。
首先是陸軍方隊,由陸軍學員方隊、陸軍步兵方隊、陸軍特種兵方隊組成。
陸軍學員方隊由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在校學員組成。該學院前身是晉察冀抗日軍政幹校,是全軍唯一一所機械化步兵學院。曆年來,培養輸送了大批步兵、裝甲兵初中級指揮軍官。先後組織參加了華北軍事大演習閱兵、國慶35周年和50周年閱兵等一係列重大活動。
陸軍步兵方隊是由北京軍區某“紅軍師”為主組建的,是全軍步兵的唯一代表隊,該“紅軍師”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第一軍團第一師。戰爭年代湧現出了“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壯士”等一大批英雄模範和先進集體。
陸軍特種兵方隊來自北京軍區某集團軍特種兵大隊,該大隊組建於1991年11月,是應對局部戰爭、武裝衝突和突發事件的“拳頭”和“尖刀”力量,素有“響箭”的美譽。該大隊先後完成了“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2008奧運安保支援等90餘項重大任務。
緊跟陸軍方隊的是海軍方隊,由海軍學員方隊、海軍水兵方隊、海軍陸戰隊方隊組成。
海軍學員方隊由素有“海軍軍官搖籃”之稱的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組成,先後13次代表海軍參加首都國慶大閱兵。
海軍水兵方隊是一支具有光榮曆史的方隊,先後13次參加受閱。60年來,新中國水兵以對人民、對祖國無比忠誠,在海戰、空戰的烈火硝煙中,在海防前哨平凡而光榮的崗位上,譜寫著一首首壯麗的凱歌。
海軍陸戰隊方隊由海軍陸戰隊某旅抽組而成。該旅是一支具有光榮曆史和優良傳統的部隊,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廣西剿匪、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等戰鬥,立下過赫赫戰功。
繼而向主席檢閱台走過來的是空軍方隊,由空軍飛行學員方隊、空軍空降兵方隊組成。
空軍飛行學員方隊由空軍部隊抽組、空軍航空大學負責承訓。空軍航空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培養飛行人才為主體,航空飛行指揮與航空工程技術兼容的綜合性軍事大學,前身為東北老航校。多年來,該學校培育了航天員聶海勝、費俊龍等一大批航天精英。
空軍空降兵方隊由空降兵某軍組建。該空降兵部隊湧現出了特級英雄黃繼光、上甘嶺特功八連等一大批英雄模範,先後完成了11次首都國慶閱兵、1998年長江抗洪、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形成了以黃繼光英勇獻身精神和上甘嶺戰鬥作風為精髓的光榮傳統。
武警方隊由武警北京總隊組建。參閱官兵來自國旗護衛隊、摩托車護衛隊、武警儀仗隊、禮炮中隊、雪豹突擊隊等多個有特色的部隊。武警北京總隊擔負著首都黨政機關、重要部門、外國駐華機構以及中國駐伊拉克、阿富汗使館警衛等各類重要目標和重大國事活動的安全保衛任務。
預備役部隊方隊由北京陸軍預備役高炮師組成。該師自1998年10月組建以來,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創新,逐漸鍛造成為首都防空的一支勁旅。
女民兵方隊由來自朝陽區所轄一百多家單位,她們當中有在校大學生、留學歸國人員、公務員、教師、醫護人員、大學生村官、企業職員等。北京市朝陽區有著抽組民兵方隊的優良傳統,先後參加過國慶35周年、50周年首都大閱兵的女民兵方隊,成為閱兵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4個徒步方隊一一走過主席檢閱台,受閱時長大約12分鍾。每個方隊以每分鍾116步的速度踢出128步正步,走完天安門東西華表間的96米。這是一組像作戰時間一樣精確的數字。為了這96米,受閱官兵在訓練場上走過了數千公裏,堅硬的路麵被踩出了一行行腳印。
轟隆隆的響聲傳來,大地微微有些顫動。伴隨著雄壯的《裝甲車進行曲》,國產99式主戰坦克方隊似一支利箭,行進在裝備方隊最前列。這是新中國閱兵史上的第一支“箭”形裝甲方陣,由整建製裝備該型主戰坦克的裝甲團——北京軍區某機械化師紅軍團組成。雄偉的天安門前,從出發線到禮畢線,這支“箭”形鐵甲雄師走過了驕傲的35秒,引領受閱裝備方隊,自信地向祖國和人民彙報。
當聲勢浩大的國慶閱兵接近尾聲時,最後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是由第二炮兵某旅12輛特裝車輛組成的“壓軸巨陣”。這個方隊把閱兵推向高潮。
就在最後一個地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同時戰機劃過長空呼嘯而來。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以萬裏碧空作窗口,首次集體亮相在共和國60周年盛大的閱兵慶典上!她們駕駛戰機通過天安門廣場的英姿向世人莊嚴宣告——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殲擊機女飛行員的國家之一!巾幗亮翅,勁舞蒼穹。15架藍白相間的國產教-8教練機組成3個楔形編隊,挾雷霆萬鈞之勢,跨越時空,超越曆史,以整體推進式的密集隊形,拉著多彩的煙帶,奔向遠方……
閱兵式結束後,聲勢浩大的群眾遊行方陣一一走過天安門城樓。每個方陣設計獨特、特點鮮明,是人民群眾向祖國母親60華誕敬獻的賀禮。當日的國慶慶典,除了莊嚴肅穆的閱兵式、形式多樣的群眾遊行方陣,還有精彩絕倫的歌舞表演和璀璨奪目的煙花表演,將60周年國慶慶典一次次推向高潮。
新中國成立60年,也是共和國走向成熟的60年。2009年的國慶60周年慶典,是展示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以來綜合實力的最佳舞台,著實讓世人驚歎!
第八節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
世博會即世界博覽會,又稱“國際博覽會”或“萬國博覽會”。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委托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曆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分兩種形式:一種是綜合性世博會,另一種是專業性世博會。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麵影響各種生活範疇的成果。
世博會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隻涉及經濟貿易。到了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與的人員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初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成為博覽會的雛形。
第一屆世博會於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當時,中國廣東商人許榮村將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裝成12捆,托運至英國,參加世博會,最終質壓群芳,脫穎而出,獨得金、銀大獎。隨後,不少外國商人穿越大洋,到廣東購買“榮記湖絲”的絲織品。
中國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國家身份參加的世界博覽會是1876年在費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當時,作為中國工商業代表的人叫李圭,是一個有智、有勇、有謀、有骨氣的中國人。他寫了一本書叫《環遊地球新錄》,記錄了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雖然他是中國代表團中的唯一一名中國人,但這一次也代表著中國正式踏入世界博覽會。
此後,世界博覽會在世界各地相繼舉行,共舉行了40場,獨獨沒有在中國舉行過一場。1999年12月,在國際展覽局第126次全體大會上,中國政府正式宣布要申辦2010年世博會。2000年3月17日,中國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時任國務委員的吳儀擔任主任委員。2001年5月,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請函。2002年1月30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報告。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率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國際展覽局第132次全體大會並作申辦陳述。2002年12月3日,經國際展覽局大會投票表決,中國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屬於綜合性博覽會。主辦城市是中國上海,舉辦時間為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這是世博會首次在中國舉辦。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意為“和諧城市”是上海世博會主題的精髓。城市,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如何讓城市成為人民生活更美好的載體,是人類深刻思考的課題。數百年來,人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從“烏托邦”到18世紀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園都市”等一係列的理論、主張和模型,無一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質吐納上的平衡與和諧。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的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運而生。各國城市政府為提出的發展戰略大多是圍繞如何重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達到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和諧等問題。
由此可見,對“和諧生活”和“和諧城市”的追求和實踐貫穿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曆史,並且正越來越彰顯在人們為明天城市所描繪的藍圖之中。“和諧”的理念蘊藏在中國古老文化之中。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和諧城市”的理念來回應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訴求。建立“和諧城市”,是從根本上立足於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和諧,在形式上體現為多文化的和諧共存、城市經濟的和諧發展、科技時代的和諧生活、社區細胞的和諧運作以及城市和鄉村的和諧互動。“和諧城市”的理念將為城市管理和城市規劃提出更新的挑戰,並將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上海承辦第41屆世界博覽會被批準後,繼而開始了一係列的準備工作。
2004年11月29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會徽被公布。會徽圖案以漢字“世”為書法創意原形,並與數字“2010”巧妙組合,相得益彰,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屬於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覽盛會的強烈願望。
從形象上看,會徽圖案猶如一個三人合臂相擁,好似美滿幸福、相攜同樂的家庭,也可抽象為“你、我、他”的廣義人類,對美好和諧生活的追求,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突顯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會徽以綠色為主色調,富有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向上、升騰、明快的動感和意蘊,抒發了中國人民麵向未來、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創造激情。
2007年12月18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揭曉。上海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演繹的角度出發,創造性地選用了漢字的“人”作為創意點,被命名為“海寶”,取“四海之寶”之意。
整個吉祥物主體為藍色,表現了地球、夢想、海洋、未來、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吉祥物整體形象結構簡潔、信息單純、便於記憶、宜於傳播。雖然隻有一個,但通過不同動作的演繹、不同服裝的變化,可以千變萬化,形態各異,展現了多種風采。
上海世博會有三位形象大使,分別是成龍、姚明和郎朗。他們三位聯袂演出了一首名為《城市》的歌曲音樂錄影帶,並在此期間首發。初次此外,張韶涵、BOBO組合、潘瑋柏、英國歌唱家莎拉·布萊曼、日本乒乓球運動員福原愛,以及穀村新司、小筱順子等一批海內外名人受聘擔任上海世博會海外推廣形象大使。
如此一個盛大的博覽會,對誌願者的需求之多和要求之高也很受矚目。
上海成功申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為上海的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綜合素質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世博會將帶來的主要經濟效應有:推動上海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的升級、對GDP的貢獻效應、增加就業機會以及後續經濟效應等。上海成功申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還將給上海帶來其他效應,如推動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參與度,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區域輻射效應等。
上海成功舉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意義:它是一次探討新世紀人類城市生活的偉大盛會、是世界各國人民的一次偉大聚會,也會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精彩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