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今天的人脈關係是來自方方麵麵的。在酒店為來賓留足麵子,等於是軟硬件條件上的錦上添花,賓客想不“回頭”都難;老師為學生巧妙地留足麵子,不僅不會傷害一顆年輕的心靈,而且在學生們的眼中也會成為一個好老師;商場裏,服務人員為顧客留足麵子,顧客不僅願意常去,而且更為商家帶去了可觀的利潤。
總之,給別人留足麵子,也就更好地掌握了經營事業、生活和人生之道。自己每一天的努力,也就有了一個更高的落腳點。當然,在給足別人麵子的同時,其內心也是希望別人能給我們留有麵子的。
那麼,怎樣才能努力做好“麵子”這門功課呢?
1.幫助他人時要給他人麵子
幫助他人時要真誠、自然,不要讓他人覺得是一種負擔,是一種“人情債”。偶爾也要接受他人的幫助,這樣“禮尚往來”,對方才會覺得自己有麵子,從而也會給你更多的麵子。
2.批評他人時,要給對方留麵子
隻有糊塗的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才會把話說死、說絕,不給自己留餘地。例如:“你真笨。如果換了我,早就搞定了。”“你難道沒長腦子嗎?動手前先想想呀!”如此種種,相信誰聽了都不會開心。人人都愛惜自己的麵子,而這樣帶有侮辱性的語言,顯然是極不給人麵子的一種表現。
3.榮譽給上司和同事
在工作中取得了驕人成績,不要忘了把功勞讓給上司和同事,讓他們與你一起分享喜悅,切忌獨自享受鮮花與掌聲。例如:“如果沒有領導的支持和同事們的齊心協力,我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績。”諸如此類的話一說出口,領導和同事們都會欣賞你,因為你給足了他們麵子。在今後的工作中,你就能獲得領導與同事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做好了“麵子”這門功課,不但能給足別人“麵子”,而且也會使自己更有“麵子”。
心理學家認為,一種行為必然引起相對的反應行為。的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隻要有心處處留意給人麵子,我們就會獲得更大的麵子。如果能把它形成一個習慣,那麼我們以後的路也會走得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