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毛澤東對馬列建黨學說的豐富和發展(2 / 2)

二、加強黨的政治、組織和作風建設

1.政治建設

抗日戰爭時期是毛澤東建黨學說從豐富發展到成熟的時期。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說:黨的建設必須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結合。這就是政治建設,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指引下,實事求是地分析黨所處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狀況,製定黨在這個曆史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並以此去教育全體黨員,使黨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為完成黨的曆史使命而積極行動。政治建設是解決黨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的問題,為黨確立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因而,它是黨的建設的核心問題。

黨的建設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係是黨的建設的一條基本規律。曆史經驗證明:當黨正確製定政治路線並正確處理黨的建設同政治路線的關係時,黨自身就能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革命和建設事業就能勝利前進;反之,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乃至停滯、倒退。如何使黨的建設圍繞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呢?其一,要把堅持黨的政治路線不動搖作為黨的建設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二,要根據貫徹黨的政治路線的需要來研究和部署黨建工作,圍繞貫徹政治路線的實踐來開展黨建工作;其三,要用貫徹黨的政治路線的實際效果衡量和檢驗黨建工作。

2.組織建設

組織建設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指導下,加強黨員隊伍、黨的幹部隊伍、黨的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保持黨在組織上的高度一致,使黨成為組織上牢固的具有戰鬥力的統一整體,保證黨的政治任務的勝利完成。組織建設是解決黨組織的純潔性、統一性的問題,因而,它是黨的建設的組織保證。例如,黨的組織紀律的基本要求是: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

3.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指導下,堅持黨性原則,不斷教育黨員和黨的幹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理論聯係實際,密切聯係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克服自身存在的各種不良作風,保持和發揚優良作風。黨的作風建設是解決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思想、政治、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麵的作風問題,是群眾關係中最直接、最敏感的問題,因而,它是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三、正確地進行黨內鬥爭

黨內鬥爭是指黨內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原則分歧所引起的鬥爭。黨內鬥爭的實質是思想鬥爭。為什麼會在這些原則性的問題上發生分歧和矛盾呢?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因為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奮鬥在複雜的階級和階級鬥爭環境裏,經常處於剝削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包圍之中。加之黨員的社會出身不同,思想認識有差別,即使出身是工人階級,也會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和觀點。這樣就會有一些不堅定分子侵入黨的組織,從而產生各種分歧和爭論。特別是在革命處於轉變關頭,或者在黨外壓力加大、黨自身困難增多的條件下,這種分歧和爭論就會更加激烈。毛澤東指出:“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鬥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黨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思想鬥爭,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怎麼辦?矛盾不能回避、掩飾,隻能通過正確的黨內鬥爭加以解決。

黨的團結和黨內鬥爭是黨內矛盾運動的兩個方麵。它們是辯證的統一,是相輔相成的。團結是鬥爭的出發點和目的;鬥爭是解決黨內矛盾,實現黨的團結的手段。具體來說:其一,黨內鬥爭要站在黨的正確立場和路線上,並嚴格區分兩種不同性質的鬥爭。其二,要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弄清思想,團結同誌”的方針,采取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其三,要科學地評價黨史上的錯誤,正確地對待黨內犯過錯誤的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