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毛澤東對馬列建黨學說的豐富和發展(1 / 2)

毛澤東建黨學說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列主義學說同中國共產黨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關於中國共產黨產生、發展和自身建設規律的科學,是關於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中的領導地位、作用和實現正確領導的科學。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黨的學說同中國共產黨的實際結合起來,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社會曆史條件下,成功地建設了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形成了毛澤東的建黨思想。所以,鄧小平說,把列寧的建黨學說發展得最完備的是毛澤東同誌,毛澤東同誌對於建立一個什麼樣的黨,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黨的作風是什麼,都有完整的一套。

反映毛澤東建黨學說的主要文章有:《古田會議決議》、《〈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論聯合政府》、《關於建立報告製度》、《關於健全黨委製》、《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概括起來,毛澤東建黨思想的主要內容有:

一、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

黨的建設包括思想建設、理論建設、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及製度建設等多個方麵。思想建設同理論建設相聯係;組織建設同作風建設相聯係,政治建設又決定了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方向,製度建設則為上述建設提供了黨內的法律保障。

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解決黨的世界觀問題的重要步驟,是黨的政治建設的前提,是黨的組織建設的思想基礎,它同黨的作風建設更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它是黨的建設的根本問題。黨的思想建設是指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全黨,用共產主義思想改造和克服黨內非無產階級思想,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使黨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

為什麼要“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呢?這是一個中國化的命題,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解放的學說,因此,他是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產生的、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產物。要將其移植到中國的土地上,運用到一個具有兩千多年封建曆史的社會去完成中國的民主革命,就得麵對中國的實際。中國共產黨無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關鍵是怎麼解決。在一個以農民為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個創舉。毛澤東曾經在《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說:“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早在1928年,共產國際領導人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發言中,曾不無擔心地認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在農村會失去無產階級先進性,變成農民黨;他擔心紅軍長久住一地,會像大肚子女人一樣,把老百姓的最後一隻母雞吃掉,勢必遭到老百姓的反對。

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大革命失敗剛剛一年,黨的成分就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五大時的工人占53.8%,農民占18.7%;變為農民占76.6%,工人隻占10.9%。黨員的成分由以工人為主變成了農民黨員占大多數,黨處在農民小資產階級的汪洋大海中,弄得不好,的確有變質的危險。

“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就是思想上建黨的問題。試想,當紅軍在山溝裏進行武裝鬥爭的時候,怎麼可能到城市裏去拉來工人階級入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就是現實。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如果成為一個“農民黨”,還有什麼先進性可言?《古田會議決議》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和建軍的綱領性文件,標誌著毛澤東建黨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澤東在這裏提出了思想上建黨的理論:從思想上建黨,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主要解決黨和黨員的世界觀問題,從而保持黨的先進性及純潔性。主要辦法就是用無產階級思想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這一“克服”的結果,就能夠把一個以農民為多數成員的黨改造成為工人黨。

1940年周恩來在共產國際的大會廳裏介紹說:我們有毛澤東的領導,從思想上建黨,能夠建設成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並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那些共產國際的執行委員們,那些熟讀馬克思著作的理論家和權威們,一時大為嘩然,不以為然。但是實踐早已證明,從思想上建黨,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條成功經驗,也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