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眾導向的服務型政府建設
除公眾參與治理外,漳州效能建設從公眾利益出發,不斷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政務公開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方麵。2002年8月,市效能辦下發《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製度的通知》,逐步實現政務公開由辦事製度、服務承諾公開向人權、事權、財權公開,由一般事項公開向重點事項公開,由結果公開為主向全過程公開,由自定公開內容向群眾點題公開轉變。其中,龍文區積極推行“一線公開法”,將重點建設工程全麵公開,特別是公開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情況,如征地拆遷的賠償政策、補償標準、補償金額等全方位公開。2004年,漳州市進一步推行公用事業單位辦事公開製度,製定了《漳州市公用事業單位推行辦事公開製度工作意見》,明確了辦事公開的指導思想、推行範圍、公開內容、公開形式、公開製度以及組織領導、督促檢查等內容。當年,此項工作便在建設局轄下的自來水、公交、燃氣等單位展開,如供氣單位在入戶的每瓶液化氣瓶上貼上毛重、淨重、價格、監督電話、鋼瓶使用期限等標識,並附送《安全用氣須知》宣傳冊。同時,政務公開工作理論研討亦是重要抓手。2006年7月份,由市監察學會、效能辦、公開辦三家聯合發出了《關於開展政務公開工作理論研討活動的通知》,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積極響應,共完成調研文章63篇。此外,根據省政務公開辦《關於開展創建“推行政務公開製度示範單位”活動的實施意見》的有關要求,漳州市多年來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創建政務公開示範單位活動,注意發現和培養典型,使創建活動形成氛圍,深入人心,取得了實效。
另一方麵,漳州市在效能建設活動中不斷開展行政服務大廳和服務標準化建設。2001年11月,漳州市率先在全國建立行政服務中心,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原則,將具有審批職能的窗口統一進駐到行政服務中心進行服務與管理。2005年,將仍維持行業壟斷的中介機構的辦理事項引進行政服務中心集中辦理,當年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的中介機構便包括環評、測量、圖紙審查等13家,既規範了管理,又方便了企業群眾。2007年,漳州市進一步組建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置於“陽光”下運行。2012年,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推進全市政務服務體係標準化建設的意見的通知》,要求按照標準化原則、高效化原則、均等化原則和便民化原則,規範建設縣級行政服務中心、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堅持簡政放權,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簡化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時間,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平台,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對政務服務平台實行分級建設、屬地管理,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收費”,方便群眾辦事。
(二)工具理性:科學管理與績效考評
1.麵向執行過程,強化科學管理
首先,強化製度建設。漳州市建立服務承諾製、首問負責製、限時辦結製、一次性告知製、責任追究製、離崗委托代辦製等科學管理製度。服務承諾製要求相關單位根據職能要求,將對外服務的內容、程序、時限以及服務標準等事項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承諾事項的落實,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首問負責製要求當管理服務相對人到相關單位谘詢或辦理有關事宜時,首接工作人員必須負責解釋或交主辦人員辦理;限時辦結製規定管理服務相對人來相關單位辦事時,在符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以及手續齊全的前提下,經辦單位或經辦人應在規定或承諾的時限內辦結其所訴求的事項;一次性告知製要求管理服務相對人來相關單位辦事或電話谘詢有關辦理事宜時,經辦人員必須按規定口頭或文字一次性告知其所要辦理事項的依據、程序、時限、所需的全部材料以及不予辦理理由;責任追究製規定當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受理服務工作過程中,由於故意或工作過失產生不當、不良行為,造成公共利益損失或不良影響,按照有關規定必須追究其責任;離崗委托代辦製規定服務窗口崗離崗時,必須填寫委托代辦單,委托崗代行公務,做到無間斷服務。科學管理製度的建立為提升工作效率,遏製拖、躲、脫等行為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在管理過程中強化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據統計,2004年漳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及薌城區行政服務中心推行網上下載表格,47個單位650個項目約1000種表格均可通過網上下載,既推動電子政務建設,又給群眾帶來極大便利;2006年起,漳州市開發並全麵啟動效能電子政務係統,對績效考評、效能督查、投訴辦理、政務公開、檢查報備、隊伍建設、資料傳輸等實行網絡化管理;2011年,漳州市進一步完善電子監察係統建設,探索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權力層級監管和重要行政權力動態運行跟蹤管理製度,科學劃分監管層級,加強對各單位重要行政權力運行情況的重點監管;2012年,推進網上行政執法平台係統建設,與漳州移動公司合作,委托山東浪潮齊魯軟件公司開發網上行政執法服務平台並開始網上試運行。持續的電子服務與管理平台的建立使得漳州市不斷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要求,對於改進管理和服務水平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