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以政府現代化推進治理體係現代化——漳州效能建設的12年觀察(2)(2 / 2)

最後,不斷規範自由裁量權。2007年,10個試點單位共梳理法律、法規、規章240部,清理、確定行政自由裁量權15項,從中選取使用頻繁的578項細化為987個裁量等級,使自由裁量彈性空間趨於零的事項達75.1%。同時,通過適用簡易程序、充分授權等方式,下放464項自由裁量權限給一線執法人員,進一步簡化了執法程序,提高了執法效率。據統計,自執行新的裁量標準以來,已辦理自由裁量事項10595件,處罰金額2195萬元,僅有1起提出行政複議,當事人普遍滿意。2008年,本著規範運行、提升效能、方便群眾的原則,將每一項行政權力的運行過程進行明晰,繪製出覆蓋全過程的“權力流程圖”,使權力的行使有了固定的“路徑”,防止出現偏差。其中市規劃局將48項行政權力進行流程再造,設計出52幅行政權力運行流程圖,使權力的運行過程一目了然,規範有序。2009年,各試點單位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抽調業務骨幹,紮實開展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工作,共梳理涉及本單位行政職權的法律、法規、規章653部,確定行政職權2402項,繪製運行流程圖1330幅。其中有法定辦理時限的行政權力有719項,規範後辦理時限由13137個工作日壓減為8188個工作日,壓縮37.67%。同時通過合理分權、簡政放權,由局領導行使的權力由1081項減少到870項,減幅19.5%。自由裁量權的規範大大提升了權力行使的科學性,有效縮減了濫用職權的空間。

2.麵向執行結果,強化政府績效考評

漳州市在效能建設活動中一直關注於政府績效考評。首先,完善考評辦法,提升績效考評的民主性、科學性、兼容性和操作性。在考評辦法的製定過程中采用“三下三上”的方式,共征得民主意見194條,進而對考評方法予以完善。同時,在考評辦法和三個配套細則中,注意考慮各部門的實際,注意考慮工作的持續進步,如機關效能民主測評分兩次進行,目的在於防止一次性測評可能出現的偏差,同時還將同一單位今年的測評結果與去年相比較,對測評分值有提高的給予進步獎勵。又如在對各單位創造性工作進行評定時,注意考慮到各個部門的不同職能和不同性質,盡量創造比較均等的得分機會。其次,在績效考評中加強考核的過程管理。在考評中全麵實行工作目標進展季報製度,市政府係列還實行月報製度,及時把握目標完成動態。在季報、月報的同時,還通過督查及時發現問題,加大弱項補強的力度,使各單位的目標順利推進。最後,強化考核結果使用。

在政府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各級各部門普遍把考評結果與幹部使用、獎金發放、年終公務員考核等結合起來,如詔安縣對績效考評末位的縣文化局第一責任人給予免職,對不合格的三個單位給予“黃牌警告”。

三、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指出治理體係的現代化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現代化,主要原因在於:(1)對治理主體間關係的考察發現,治理體係現代化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市場與社會之間以及政府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兩對關係,而政府處於這兩對關係的“節點”位置;(2)從治理主體的權力占有度來看,傳統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對權力的絕對支配地位使得政府是否能夠合理退出某些權力領域成為治理體係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3)從治理機製來看,治理體係現代化需要實現從無限政府、人治政府、專製政府、集權政府、封閉政府等傳統治理構件向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分權政府、開放政府等現代治道構件的轉變;(4)從治理效果來看,對治理績效和政府績效的評估既存在很大交集亦能實現有機統一,如善治理論中的法治、透明性、責任性、有效性、參與、穩定性、廉潔、公正等多個指標都能夠在政府績效評價中找到身影,同時亦有學者指出應當結合治理過程改進,在政府績效評估中強化公眾參與。

以政府現代化推進治理體係現代化需要兼顧政府行為的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前者旨在解決政府應當“做什麼”,後者側重“如何”將要做的事做得又快又好。通過對漳州市效能建設12年實踐的觀察,研究發現漳州在效能建設活動中不斷創新公眾參與治理形式,以政務公開和行政服務標準化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凸顯了政府行為的價值理性;以完善製度建設、強化信息技術使用、規範自由裁量權實現麵向執行過程的科學管理,通過完善政府績效考評實現麵向結果的有效控製,彰顯了政府行為的工具理性。

漳州市效能建設實踐的分析顯示,其為中國以政府現代化推進治理體係現代化提供了有效的示範樣本。

(吳建南,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攀,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