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不需要日本拯救(3 / 3)

當年日本人留下的君子蘭被一度炒到幾十萬元一株,還成為長春的市花。黃色二人轉在午夜吸引著市民們的胃口,“日本鬼子”更成為賣點。偽皇宮旁邊一家酒店餐具上印有偽滿“國徽”,以招攬顧客。更有人假冒日本孤兒,騙財騙色。

錢錢錢!民族苦難的屈辱史不應該被絞盡腦汁轉化成掙錢的寶地。日本欠下中國人民的血債餘痛未消,於是乎有的中國人在中日商務談判之際,提及日本侵略,是為了讓日方讓步,接受中方條件。記住曆史固然正確,好了傷疤忘了痛固然可恥。隻是在這種場合,如同乞丐一樣展示自己的卑微和無能,以求人憐,多麼的可鄙。久而久之,就會失去靈活的商業運作手段,缺乏主動性,並對日本期望過高。有的日本人則抓住這一弱點,驕橫日盛,得寸進尺,隨意使用經濟牌施壓。

長穀川慶太郎趾高氣揚地說:“既然中國在經濟上有求於日本,那麼就應在政治上對日本作出讓步”,“歸根結底,力量對比決定國際關係力量,強大的是日本,這有什麼辦法。”有一種論調蔓延泛濫,說日本繼續統治中國有多好。我不止一次親耳聽到、親眼見到許多人這樣表述。

一次宴會,酒過三旬、菜過五味後,一個青年站起身來,伸開雙臂高呼:“可愛的日本人,為什麼還不回來啊?”雙手仿佛正在攬進日本美女和成堆的金條,特別舒展。

仿佛隻要生活好,一切來自於日本的殘酷都可以接受,熱血抗敵成為多此一舉。日本用刺刀未達到的目的,用金錢達到了,即使他們沒得到過日本一分錢。有人不知是爭氣還是泄氣:“中國人想當奴隸都不夠標準,日本人嫌你礙事!”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批判:“對希特勒的仇恨終於淡薄消解,這暴露了一個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墮落。這個世界賴以立足的基本點,是回歸的不存在。因為在這個世界裏,一切都事先被原諒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許了。”

配合以上少數事例,留日作家張承誌曾對東北人做出以偏概全的不恰當分析:

東北地大物博,但其中也生殖了亡國奴傳統和漢奸傳統。日本人用驚人的耐心在等,他們的心底還藏著那個滿洲夢,他們隻是等,或者等中國腐敗到了那一天,或者當東北留學生奴化到了那一天,或者等他們的經濟強大到那一天,他們一定要再次攥取東北大陸的利益。當然不僅是東北,但首先是東北。他們驚奇地觀賞中國東北沒有如同韓國那樣的報仇雪恨的空氣。這使他們貪婪的欲望更加纏綿和熱烈,他們竭力掩飾對東北大陸的責任感,但是他們是東北的理解者。

其實部分東北人那樣的觀點在中國其它地區也不同程度存在。有個或許是中國人假冒的網友“日本刀”在網上發文《當代支那最媚日的幾個省區的人》:

台灣人已被我同化,遭徹底洗腦!北京人是一座十分奴性的城市,誰統治它誰就能主宰它。滿族人統治它,居民就滿口兒話音。大和統治它,居民就非我國電器汽車不買!上海人十分傾慕我國流行文化。我國是其移民首選之地,女性來我國者大多做雞,男性多做苦力。江浙人其語音近似日本語,對我國有親近感,對我皇軍神勇五體投地!東北人被我皇軍打傻!在QQ上,其地區的少男少女常取日本名。

北京車展上某日本品牌推廣活動

可以缺乏金錢,不可以缺良知,以及民族自尊和悲壯的心緒、理性的分析。極端的“哈日”“哈洋”情緒,崇洋媚外,望洋興歎,以為不出洋相、不起洋名、不用洋貨、不“洋插隊”,不足以顯示自己身價,仿佛外國的禿頭都比中國的電燈亮,卻對國恥家仇視而不見,都是在鼓勵侵略,慫恿戰爭,選擇奴役。

當然愛國主義教育如果沒能讓百姓生活得更好,隻是可笑的工具、空洞的說教而已。但是,惟有窮困而不失青雲之誌才更讓人敬佩。人不能把錢帶進地獄,但錢能把人帶進地獄。當一個民族把錢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時,最終會一事無成。

一定程度上,日本人是一個崇尚英雄、敬佩強者的民族。他們對樂於、滿足於讓其統治的奴隸極其鄙視。偽滿時,中國人是下等人,日本人是上等人,根本不能平起平坐,也不會讓你白白享有與日本人同樣的生活。當年有切身感受的老人都不希望重新回到那個時代,“日本人可惡了,中國人連狗都不如”“馬喂得再好也是牲口,亡國奴的滋味兒不好受”“這個社會有比的啦,以前大米飯不敢吃,現在想吃就隨便,受那個統治能忘了嗎?”

而今日本的富裕、發達、先進是自己幹出來的,而不是完全受益於被奴役和占領。沒有誰會去救日本,也沒有誰會去幫中國。天助自助者,一切隻能靠自己。

抗戰時期,115師在山東梁山擊斃日本天皇皇叔。60年後,日本欲為皇叔在梁山造墓,並承諾投資,但被今日梁山好漢嚴辭拒絕。

當年日本占領、殖民大連這座海濱城市長達50年時間,而今這座東北窗口煥發出勃勃生機,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社會和諧,創造了不遜於日本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