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海峽兩岸何時統一(1 / 3)

無論曆史上多麼仇恨和血腥,歐洲進入一體化時代,各國消除了邊界,密切了交流。

法國阿爾薩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在曆史上是德國和法國多次爭奪之地,該市在語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國和德國的特點,是這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彙之地。而今這裏是歐洲議會的所在地,什麼語言都可以講,體現出整個世界在溝通,在互相包容、互相豐富,這是今天和諧世界象征,1950年9月,美軍在韓國仁川成功實施兩棲登陸,指揮者就是叼著玉米芯煙鬥的麥克阿瑟,再次將朝鮮半島淹沒在血火之中。和此前朝鮮半島多次國際爭端不同,日本缺席了這場血戰的武裝參與。新生的共和國為了捍衛社會主義政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血灑三千裏江山。

韓國估計,可能有25萬以上的左翼人士被韓國政府殺害,許多人未經審訊就被槍殺。韓國總統盧武鉉道歉表示,這是“韓國現代曆史上最大的悲劇”。

由於意識形態和社會製度不同,即使在東西方冷戰狀態結束多年後的今天,台灣海峽、三八線,還在切開統一的夢想。

筆者王錦思在福建廈門和湄州遙望台灣和金門感歎統一的艱難。韓國臨津江兩岸、高速公路兩側,刺蝟似的鐵絲網無限伸展、綿延不絕。2008年4月,朝鮮猛烈回應韓國“先發製人”言論,要讓韓國化為灰燼。一切都在提醒,這裏不是反日鬥爭最前線,而是民族分裂的最前沿,後者比前者更為現實而危險。

韓國民眾在三八線舉行渴望統一的儀式

在倡導“四海之內皆兄弟”儒家文化的東亞,密集的民族分裂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分裂時間超過日本占領時間十年以上,而基本保持統一的日本則借此複興。兄弟不成其為兄弟,昔日的敵人卻成為夥伴。分裂一方與其他國家建交往來,卻把本民族的另一方看作比日本更具危險性的對手,這比日本侵略帶來的曆史餘痛更深刻、更現實,也更具傷害性。而盡管800年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兩次侵略日本,可是而今日本總是被蒙古選為“最應該親近的國家”。

不過,最危險的軍事地帶三八線,卻是最和平最安全的自然生態樂園,成群的野鴨、大雁扇動翅膀盡情飛翔,鳥類必須以人的紛爭為代價才有生存空間,這種類似黑色幽默的悖論荒謬而嚴酷。消弭隔閡、填平鴻溝、實現認同、完成統一,形成東亞共同體意識,遠比日本侵略這一曆史問題現實而重要,可是集結號何時吹響?

對於內戰,我們真正要紀念的並不是戰爭的勝負,而是戰爭這種方式——它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錯誤的,我們沒有任何的理由求助於內戰解決問題,卻必須有無限的理由求助於和平談判來解決紛爭。

就抗戰記憶而言十分必要,而不是反複搖擺自己的曆史價值取向,否則不會找到民族的未來。日本也需洗心革麵,消弭曆史等問題帶來的紛爭,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也讓鯨魚活,從而取信於周邊國家,與世界共存,這才是理想的未來之路,東亞各民族也會輕鬆地走向明天。

中國是二戰中,二戰參戰國中唯一爆發大規模持久內戰的國家,甚至當二戰結束後又再次爆發內戰,當因二戰而起的冷戰也已經結束中國還持續分裂,台灣海峽成為中華民族抗戰勝利之後,至今未能愈合的巨大傷口。

誠然,日本周邊國家這些鄰居不是日本最佳的朋友。但是中國、韓國與日本畢竟建立了外交關係,成為“戰略夥伴”,而朝鮮半島的兩個國家和海峽兩岸的中國未能實現本民族和為一家,完成統一大業。在日本占領時期,分裂的強勢一方為維護正統,借助日本打擊另一方,也不乏集體處決本民族政治犯及其家屬的暴行。

大陸對台灣的了解和感情,許多人最初來源於歌曲,比如《童年》、《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甜蜜蜜》。僅僅就因為這些美麗的歌,也不希望台灣產生和醞釀悲劇。

曆史上,中國統治者打不過洋人,或一旦洋人施壓,就噤不做聲,把台灣當替罪羊,任意舞槍弄棒,來抖威風,顯示自己老大。清朝統治者還以台灣為籌碼,平息洋主子的蠻氣,以求江山永固。即便我們經常山呼萬歲的康熙皇帝,雖收複台灣,也視台灣為可有可無之物,“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

1874年,台灣人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清朝卻道歉賠款,袒護侵略者。20年後,《馬關條約》又把台灣作為“劃外之地”割給日本,倒是李鴻章哀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寬限交割時間,台灣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著急”有些人情味。伊藤卻得寸進尺,“還沒有下咽,餓得厲害”。

日本占據台灣五十年,台灣同胞反抗起義,65萬人死難。日本占領台灣在搜括和掠奪之外,就是圖謀永久統治台灣,於是推行殖民強製同化政策,即“皇民化”,把日語當作基本語言,台灣人被禁說漢語,切除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少數台胞被征發從軍加入日軍對大陸同胞血腥屠殺,好台胞也被大陸懷疑為漢奸、鷹犬。

日軍在大陸每攻占一個城市,台灣學校、機關放假一天,“大夥兒分旗子、提燈籠上街去遊行,吃紅豆包子慶祝捷報”。知道內幕的台灣人“包羞忍辱、草間偷活的心情,和裝聾作癡、委曲求全的苦衷,若非身曆其境的人,不容易體會到”,“無地可容人痛哭,有時須忍淚歡呼”。

與此同時,日本在台灣取締大陸人樂此不疲的吸鴉片、留長辮、纏足惡習,還修建鐵路,加強教育,發展工業、銀行、港口。1940年,台灣實現了工業化。有人說,“日本為了讓台灣這隻雞生蛋,卻把原本瘦弱的雞給養肥了”。

根據台灣1995年頒布的《現代社會課程標準》編寫的龍騰版高中《現代社會》上冊說,“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1895—1945),盡管是基於殖民的需求,但畢竟也在防疫、公共秩序、衛生、文教、交通、貿易、農業等方麵大有進展,留下可觀成果。而今台灣高中曆史教科書對”日治時期“的”放足斷發的普遍“、”守時觀念的養成“、”守法觀念的建立“、”現代衛生觀念的建立充分讚揚,抹煞了充滿中華民族主義的台灣主體性的台灣抗日精神,嚴重扭曲台灣曆史。

日籍台灣人黃文雄撰寫《中國入門》的漫畫書,歪曲曆史、醜化中國人。他把中國描繪成一個“貪婪的人吃人國度”,並“熱衷自相殘殺及賣淫”,中國是“疾病之源”。黃文雄有更驚人的答案:“日本最大的失誤就是太過溫柔,沒有徹底鎮壓中國人”,“中國人在外敵強力鎮壓下,多半會服服帖帖。蒙古人與滿洲人之所以能順利統治中國人那麼久,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實施徹底鎮壓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