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了成功地占領東北,不惜工本,煞費苦心,將東北經濟納入戰爭體製,對工業實行壟斷性經營。從其國內向東北大量轉移資本和機器設備,在東北建設起強大的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到了抗戰末期,日本為躲避美國飛機轟炸,把一些要害的工業部門也轉移到了東北。在這種超常生產的情況下,東北的工業飛速發展。
1943年時,東北以占中國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占全中國49.4%的煤,87.7%的生鐵,93%的鋼材,93.3%的電,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66%的水泥,95%的機械,形成了龐大的人造石油、特種鋼等當時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東北煤產量、公路、鐵路占中國一半,工業產值占85%,連年內戰的“一窮二白”的中國其餘部分隻占5%。東北工業生產總量甚至超出日本本土之上,位居亞洲第一,真正成了日本侵略全中國和東南亞的基地。
日本奈良、京都仿照唐朝長安、東漢洛陽而建。日本侵占東北後的殖民時期,仿照古都奈良、京都模式,並結合大陸風格規劃建設“日滿合璧”的傀儡政權所在地偽皇宮和“王”字形的“總理府”,使作為偽滿首都“新京”和關東軍大本營的長春,成為中國唯一由外國人設計的城市。
1934年,長春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新京無線電台,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全麵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麵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長春是中國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長春規劃120公裏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並建有號稱亞洲最堅固建築的滿洲中央銀行大樓和亞洲最大的電影製片廠,後來250多名日本電影人生產了新中國第一批影片,組建了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被認為“近代亞洲唯一一個一度比東京還先進的城市。”長春解放後許多市民使用當年日本老房子,有煤氣上下水,上海北京也比不上。東北城市化水平1942年達到23.8%,而中國城市化水平1990年才達到18.96%。
日本還在東北投入使用當時最高時速120公裏、世界最快的亞細亞號列車,呼嘯著掠過茫茫曠野。一時間,吸引了日本的上層人物、歐洲冒險家紛紛前來體驗。而今有人說東北鐵路基礎好,提速都很省力。
不過,我們應該搞清開發和殖民的關係,不應忘情的讚美日本的侵略和殖民統治。
當年,日本實行“以戰養戰”和“工業日本,原料滿洲”的以鄰為壑分配政策。為了不斷滿足侵略全中國和東南亞的急需,對東北人民敲骨吸髓,聚斂可以搜刮到的一切財富。遼源煤礦“人肉開采”,掠奪的是黑煤,留下的是白骨,死亡2萬多礦工。1931-1945年,日本從中國掠奪煤炭5.86億噸、生鐵3350萬噸、黃金22噸、糧食5.4億噸、木材1億立方米,其它財產不計其數。
東北擁有最豐富的戰爭血液——石油資源。2002年產量7500萬噸,占全國一半,而日本侵華時期年需700多萬噸石油,就夢寐以求地在東北沉積岩層下尋找,即使使用了鑽探深度超過1200米的鑽機等先進的設備和方法,但整整三十年最終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美國封鎖石油等戰略物資進口,逼得窘迫的日本發瘋,襲擊珍珠港,到處咬人,惹火燒身。
1959年9月25日,中國石油勘探隊在東北鬆遼盆地陸相沉積中找到了工業性油流。時值國慶十周年,所以這個油田以“大慶”命名。我們有理由慶幸大慶油田沒被日本侵略者找到,最後被新中國有效利用。
早在1918年,日本兵就在德惠飲馬河邊駐紮抓小雞吃,以致幾裏內沒有公雞報曉聲。抓小雞方式是把脖子扭斷,這些都深刻印在長輩的記憶裏。詩人王雲台寫道:“驚心犬吠連聲起,報曉雞鳴半個無。寄予莫留空塒在,怕他多事引倭奴。”
在許多抗戰文藝作品裏,日本鬼子都搶老百姓的雞吃,或者清燉或者紅燒,條件不允許時就草草地扔進火堆。但是吃雞誤了鬼子好多事,成全了落後的遊擊隊。《鐵道遊擊隊》裏押車鬼子吃的是化裝成商人的遊擊隊員賄賂的燒雞,喝得酒氣熏天,結果一命嗚呼。電影《地道戰》中,兩個鬼子用鍋煮雞吃,結果我遊擊隊員從鍋底鑽了出來,熱湯澆在鬼子身上,抬手就是兩槍。
而今吉林德惠正大公司是亞洲最大的肉雞加工企業,就建立在當年日軍駐紮地附近。從日本等國引進世界水平生產線設備,把低脂肪、高蛋白、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的雞肉加工包裝檢疫好後再向日本出口,創彙額超過一汽居吉林第一。而日本人不因為有送上門來的肉雞就來者不拒,因為多種原因多次取消定單,整得德惠人民賊拉憋屈,盼望日本早日解禁,更渴望精製大米等綠色產品源源不斷地出口日本。
1931年,東北淪陷後,日本就建立關東軍稻米供應基地,開始了東北生產優質稻米的基礎。但是不允許中國人吃大米,否則就是“經濟犯”,嚴加懲處。而今東北大米享譽全國,原因之一就是引進了日本培育的水稻優良品種秋田小町、秋光、千代錦、一目惚,並用世界最先進的日本佐竹稻穀加工設備磨白、拋光、光電色選。米質色澤光亮,膠質含量高,清香宜人,口感好,播種期就被訂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