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鐵證有聲(3 / 3)

引發觀看熱潮的抗戰題材電視連續劇《亮劍》中的李雲龍說:“岡村寧次的刀咱弄不來,弄把佐官的還不難!”而今,許多人都可不費吹灰之力弄到一把“岡村寧次指揮刀”。

河南登封農民任殿爵進行日軍侵華罪證流動展覽,收到很好的宣傳效果。但是他不慎買來一把假的岡村寧次指揮刀。有意思的是,商販還給他講了刀的一大通曆史故事,說是祖上在抗戰戰場上奮勇殺敵撿到的,後來沒有上交,直接帶回家來藏進祖居老宅。情節曲折生動,妙筆生花一樣。

沈陽收藏家詹洪閣見過至少50把“岡村寧次指揮刀”,沒有一把真的。但是許多人買到岡村寧次指揮刀後興奮異常,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比在抗戰戰場上親手抓獲岡村寧次還高興。不過奇怪的是,市場上俯拾皆是“岡村寧次指揮刀”,人們心裏一驚,覺得可能上當了。而近些年來,有報道紛紛說,西安、河北、北京等地相繼發現“岡村寧次指揮刀”,有的專家如獲至寶,說重要文物,難得難得。

據悉,岡村寧次的軍刀,1945年日本投降時由何應欽即送蔣介石,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橫渡長江攻占南京,在總統府內找到這把指揮刀。1958年由總後軍械研究所捐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在軍事博物館陳列的當年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投降時呈繳的九八式指揮刀,全長101厘米,柄係茶金雙色編織將官刀穗,嵌有8枚銅質鍍金日本皇家菊花。放置指揮刀的木盒盒蓋上有“日本投降代表岡村寧次大將呈繳自佩戰刀一柄謹呈委員長蔣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於南京”的字樣。不過,岡村寧次在其日記中矢口否認他的軍刀為我軍博所藏,說是“中共欺騙宣傳又一例”。

仿製的“岡村寧次指揮刀”有些粗糙,決不鋒利。四川抗戰文物收藏家樊建川有一把日軍中層將領的真正的指揮刀,放出寒光。岡村寧次級別和影響更大,刀的質量怎麼能如此之差?而日本軍用鐵鍬幾十年後都能斬斷鐵絲。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的岡村寧次指揮刀

這些假的“岡村寧次指揮刀”帶有“崗村寧次大將、昭和十五年”字樣。日本昭和十五年為1940年,岡村寧次尚為中將,1941年才封為陸軍大將,這是又一處錯誤。刀身上所刻的“崗村寧次”中的“崗”字,在實際上都被寫作“岡”。騙人都如此馬虎,撒謊都撒不明白,不能不讓人對其真實性產生懷疑。而目前市場上,最低價的“岡村寧次指揮刀”甚至120元就能買到,而一般真正的日本士官軍刀價值8000元至1萬元以上。不過,有人真以為他和岡村寧次“有緣”,甚至這種假的“岡村寧次指揮刀”要價幾十萬元出售。

除此以外,還有“佐藤小太郎指揮刀”全國各地均有發現,被行家譏笑為“天下第一名刀”。刀長85—90厘米,刻有日本軍旗和“天皇”字樣和編號。有的收藏者還像我最初一樣激動,煞有其事地托人查詢“佐藤小太郎”的來頭,真地以為僅憑這樣一把日本戰刀就躋身收藏家行列了。有的還捐贈給博物館,也能蒙混過關,堂而皇之充當“鎮館之寶”,號稱“要讓子孫後代知道當年日本人對中國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本軍刀製作工藝極其複雜繁瑣,圖案精細,用料講究,鍛造及淬火的工藝十分精良,因而強度很高,波浪形的刀紋清晰可見,鋒利無比寒光四溢。刀鞘及護手外形精美,刀柄一般以珠粒細密的白色鮫魚皮包裹,遠非假的“岡村寧次指揮刀”所能比擬。

軍刀是日本軍人的精神支柱,注重搏殺的“劍道”訓練。侵略者在占領期間,時常用刀劈開受害者的頭顱,以炫耀武力。一旦戰敗,就切腹自殺。

能夠有幸收藏一些日本著名刀匠所作的頂級戰刀,尤其是著名將領使用的日本軍刀,是每個刀劍收藏者夢寐以求的事情。收藏日本軍刀是為了牢記曆史,展示日本侵略罪證。如果製造、販賣假日本軍刀發國難財,其真實性和價值取向值得批判。如果收藏贗品卻當做真刀,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則是一種無知荒唐的表現,缺乏對曆史基本的尊重,影響抗戰文物的嚴肅性,誤導公眾。熱情可惜,為天下笑!期待撥雲見日,恢複曆史本來麵目。請大家一旦在民間見了“岡村寧次指揮刀”,千萬不要過於激動,看清楚後再下結論不遲。

第十一章 未竟的後抗日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