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名將紀念館還展覽《鐵道遊擊隊》、《小兵張嘎》等電影海報,使參觀者在產生懷舊感的同時,也強化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抗戰名將紀念館還展覽不同類型的全國各地抗戰紀念地門票200多張,也是一大亮點。在展覽結尾部分,也有大量反映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照片、簽名、紀念章等珍貴史料。正如訾貴江館長介紹,開辦抗戰名將紀念館的目的不是宣揚仇恨,而是為了牢記曆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近年來,象征侵華罪證和民族苦難的日軍軍服、軍功章、軍刀被國人公然出售,佩戴攝影,一切都被娛樂,都被商業化。
有的旅遊點以皇軍服、皇軍刀為照相道具,生意十分紅火。長春南湖公園、偽皇宮都有過這項業務。有人就頭戴皇軍帽,身著皇軍服,手拎皇軍刀,一幅自得其樂的樣子,還若無其事地炫耀。抗戰就這樣被改頭換麵,粉墨登場,徒增了一份窮歡樂。
1995年秋,在北京西三環路上,一個三十多歲男子頭戴一頂高檔呢料皇軍帽,騎著山地車,那架勢仿佛去掃蕩。廈門幾萬頂皇軍帽更是被每頂25元搶購一空。購買者也知道這是日本鬼子的象征,卻說:“都什麼年月啦,沒想到那麼多,從審美的角度,個人有選擇的自由,很好玩。”
6年後,2002年8月12日,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節目錄製,主持人朱軍讓多次在銀幕中扮演日本鬼子的葛存壯戴日軍帽,以求掀起個高潮,烘托劇情。葛存壯拿起帽子沉思片刻,決不自取其辱,“想起南京大屠殺,日軍殺了那麼多中國人,我實在戴不下去!如果拍電影還可以。”
2002年底,筆者王錦思去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是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光榮曆史的聖地。萬萬沒想到,在門口的軍戎服務社中出售大和號和武藏號戰艦模型,距此3米處有解放軍站崗,6米處是國家領導人專機,10米處是長安街,70米處是中央電視台軍事部,100米處是中央軍事委員會。
大和號模型做工精細,造型逼真,采用電動馬達,對啟迪孩子智力、培養動手能力也許有用,但思想的誤導和毒害何其可怕。說明書以歎惋口吻說:“艦上官兵全部遇難,盡管戰艦不存在了,但它的雄姿和風采,將永遠不會消失。”許多中國孩子也要當山本五十六,駕駛大和號攻擊,攻擊,再攻擊!
2003年8月4日,我又在此看到,豈非咄咄怪事?售貨員說大和號是館裏進的貨,主要給軍人服務。我問價格,她說100元。我說這是日本侵略罪證,她杏眼圓睜,怒斥我。8月11日,在我的介紹下,《華夏時報》報道。據說後來總參謀部進行了調查。而後我又去過多次,大和號終於消失了。其實早在幾年前,我也曾在吉林電視台裏,看到大和號被當作禮品贈給嘉賓。鄭州、哈爾濱、重慶、長春等城市也銷售過。
北洋水師軍費被挪用建造了北京頤和園,令遊人如醉如癡。我也曾跳進昆明湖,伴著萬壽山的倒影,乘興而遊。有人說,“幸虧建了頤和園,如果去建海軍一起泡湯了。”也許不能簡單這樣理解。如果能有甲午海戰勝利,個人的遊興算得了什麼?
想當年,鄧世昌率領致遠艦衝向敵艦以身殉國,那決死精神令人熱血澎湃。光緒皇帝聞訊,揮筆題詩“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撥款十萬兩白銀,建鄧氏宗祠。抗戰時日軍侵占廣州,脫帽行禮,不敢進去叨擾。世紀之交,宗祠被違章建築包圍,居民也不知鄧世昌何許人也。而頤和園附近“致遠號”大連海鮮酒店,紅男綠女推杯換盞娛樂聚歡好不熱鬧。
有人認為,用三億元打撈一百年前的破艦不值得,畢竟不能吃,不能喝,不能開著兜風,不如建艘驅逐艦更有現實意義。其實,我國每年大吃大喝、公款消費一千億元,打撈一艘致遠艦有何不可?即便鄧世昌帶寵物狗上艦艇,不是警犬,不是雷達和聲納,有違軍紀。但是其精神意義遠非一艘驅逐艦可比。
日軍把定遠艦擊沉後,打撈起來建定遠館,鎮遠艦鐵錨、炮彈陳列在東京上野公園。北洋水師指揮中樞的北京總理海軍衙門遺址被拆除,日本人投資的五星級王府飯店迎接來客。山東威海衛帶有“北洋”字樣的店鋪比比皆是,劉公島鐵炮前照相要收費。
有關權威部門也認為,受利益驅動,市場上買賣的絕大部分日本刀屬贗品。某抗戰紀念館有日軍假刀,前日軍士兵本多禮太郎看到後指出錯誤,說日軍不使用這種刀。近日,南京“總統府”展品被指贗品,而且一放就是多年,館方承認“中正劍”、“日軍軍刀”並非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