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三: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軍區原參謀長;中南軍區防空軍司令員;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1955年授少將軍銜。
李大磊: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防空司令部原副參謀長;華東軍區指揮所主任;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研究部古代兵法研究室主任;1955年授大校軍銜,1964年授少將軍銜。
趙北源: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海軍第一艦隊原司令員;海軍青島基地參謀長;海軍北海艦隊參謀長;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1955年授大校軍銜,1964年授少將軍銜。
鐵瑛: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軍事法院原院長;舟嵊要塞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浙江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64年授少將軍銜。
王維綱: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原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第十軍政治委員、川南軍區政治委員;後轉地方工作。
裴味農: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後勤部運輸部原副部長兼交通學校校長;第一汽車拖拉機管理學校校長;總後運輸部副部長。
馮征: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報》原副總編輯;總參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1年授大校軍銜。
駱斐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炮兵第七師原政治委員;1955年授大校軍銜;後轉地方工作。
張寶鈿: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工程兵原副參謀長、參謀長,正軍級待遇。
張國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原副政治委員,正軍級待遇。
朱光:中國人民誌願軍第21軍原副參謀長;山西軍區忻縣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授上校軍銜,副軍級待遇。
趙慶森: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軍馬衛生研究所原副所長,正師級待遇。
4.大名七師為黨培養了一批高校優秀教育管理人才
就大名七師的辦學宗旨而言,主要是培養小學教師,這和當時直南地區的教育情況是相適應的。然而,十幾年之後,在大名七師的畢業生中竟出現了一批大學校長,這可能是當時的人們所始料不及的。這裏,茲列舉幾例(廳局級以上):
趙紀彬:開封師範學院原院長。
李亞光:河北師範大學原校長、黨委書記。
高秀山:北京師範學院原黨委書記兼監委書記。
唐曉聲:上海同濟大學原副校長。
孫祥林:安徽大學原副校長。
崔子儀:重慶工業學院原副院長。曾則西:內蒙古工學院原副院長。王永新:遵義醫學院原黨委書記。
王彬軒:菏澤師範專科學校原黨委書記。
5.大名七師為黨培養了一批其他多用途人才
在大名七師的畢業生中,從事教育的占一定比例。同時,也有一些人改做了其他工作,有自己的特點。這裏,茲列舉幾例:
朱光: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大使館原武官。
李一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羅馬尼亞、突尼斯大使館原臨時代辦。田辛甫:著名畫家。
劉藝亭:著名作家。
豐村:著名作家。
6.大名七師部分教師後來情況
在謝台臣先生十幾年的辦學實踐中,十分重視教師的聘任工作,尤其是聘請一些進步教師到校任教,這對貫徹“以作為學”的教育思想和宣傳革命真理起到了關鍵作用。許多年後,這些教師有部分也走上了領導崗位。這裏,茲列舉幾例:
晁哲甫:平原省原省長,山東省副省長兼山東大學校長。王振華:國家自然博物館原館長。
李夢齡:吉林省委原書記,吉林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張蘇: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顧委委員。
張友漁:北京市委原副書記,中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新聞學家。王冶秋:國家文物局原局長。
高鎮五:河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教育廳廳長。
原政庭:陝西省人大原副主任。
高韶亭:察哈爾省工業廳原廳長。
王頌鹹:四川美術學院原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劉潤秋:《人民教育》雜誌社聯通室原主任。
千家駒:著名經濟學家。
7.大名七師烈士名錄
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沒有多少人會想起他們了。因為時間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一切都顯得那麼遙遠而又模糊。但是,我們還是要說,不要忘了他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為了我們的今天,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當中,有的被曆史記錄下來了,有的碑榜無名,生前默默,死後淒淒,隻有一?黃土伴永遠了,可能還有一些迷離的衰草。但是,母校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他們的事跡將永遠寫在直南革命的曆史上,永遠是那麼鮮活而又年輕,並成為今天的人們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的動力。請記住這些人吧,他們是:
張衡宇:晉東南第六專署原秘書主任,1942年在太行根據地突圍作戰時犧牲,時年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