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紅色七師(20)(2 / 3)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掌握大名七師的領導權,學校成為中國共產黨在直南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黨的幹部的一個重要陣地。盡管她曾受到過兩次“左”傾路線的幹擾,革命事業一度受挫,甚至造成了嚴重損失,但是,在黨的領導下,這個革命陣地失而複得,最終又回到了共產黨手中,繼續沿著中國共產黨指引的道路前進,因此,她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是人們有目共睹的。這是大名七師成為直南一個革命策源地的最深刻原因。

大名七師之所以能成為直南革命的一個策源地,另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這裏曾聚集了一大批直南人民的最優秀學子。他們年輕,充滿朝氣,富於激情,抱有理想,敢為天下之先。當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他們能夠挺身而出,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獻身。父母親給予了他們一個健康的軀體,七師賦予了他們一種博大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在大風大浪中,敢於搏擊。當他們唱著“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的畢業歌走出校門的時候,他們就抱定了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這裏有1929年畢業的2班學生留言兩篇,可作品鑒。

別離的前夕(之一)

迅速的六載學校生活,於今完結了,永久的離開這幸福的搖籃,征途跋涉,去和真實的社會握手。然而不幸,我們恰巧畢業在這社會轉變期的前夜,大地是這樣的昏暗:烏雲密布,狂風哀叫,江海怒號,從波濤洶湧的鬆林裏,隱隱傳出饑寒交迫的奴隸們的淒慘的悲痛的聲息,在刹那閃耀的電光下,現出了統治階級猙獰可怕的麵孔,與被慘殺的奴隸們的殘屍斷骨、鮮血和頭顱。

我們是充實了的戰鬥力的英勇的戰士,準備妥了行裝,在明朝時開赴前線,為了解放被剝削的工農,為了解放被踐踏的父兄,為了解放被蹂躪的妻女,為了解放被經濟政治活活的壓迫死的個身,來和我們的敵人死拚,衝破這黑暗的社會。

同學們!不,英勇的戰士們!殺將前去!殺將前去!團結起來呀!穩著我們的腳步,整齊我們的隊伍,高舉著我們鮮明的旗幟,創造出新世界的光明。

平俊義(平傑三)一九二九年五月贈別(之二)

同學們,我們快要出了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了,雖然這象牙塔也有點社會上的設施,但總是嚐不到真的滋味。

學校生活,現在就要結束,同時我們最有意義的社會生活,即刻便要開始。

我們大踏步的走向十字街頭去,看看我們那被壓迫的同胞怎樣生活著,饑寒交迫的工農,怎樣顛沛流離著,統治階級又是怎樣的刻苛無情,來壓迫、剝削,屠殺威嚇著,我們處在這個時代,當怎樣應用所學的知識,劃定我們的策略,在這水深火熱裏把他們拯救出來呢?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總之,我們不要為別離而悲傷,為別離而留戀,要本著我們的使命,去做重大的事業,把舊社會打他個落花流水,另造個光華陸麗的世界,到我們革命成功的時節在管弦謳歌裏重相見吧!

李澧(李渭川)

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就此而論,大名七師之所以成為直南革命的一個策源地,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曆史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因此,我們說,大名七師黨組織對革命突出的貢獻是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把一所普通師範學校變成了直南革命的一個重要策源地。大名七師建立黨的組織以後,廣大革命師生努力實踐謝台臣同誌“以作為學”的教育主張,學習理論,重視實踐,致力於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革命實踐相結合,發展黨的組織,探索革命之路。在校內,從大名七師黨組織狀況看,1929年全校師生員工有300多人,其中黨、團員有100多名,占全校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多。同時,學校中的工人也有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校外,大名七師黨員先後在大名(含今魏縣)、南樂、清豐、濮陽、內黃、東明、長垣、範縣、濮縣,館陶、成安,邯鄲、巨鹿、成縣、南和、沙河、磁縣等20餘縣創建黨的組織,點燃了燎原的星火。他們分散各地,深入到工農和知識分子之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組織發動群眾,先後掀起各種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農民、鹽民、工人(礦業、瓷業)、知識分子的鬥爭,影響很大,轟動一時。在直南特委和一部分中心縣委的領導同誌中,有不少是大名七師的黨員學生。大名七師不僅為直南各地黨組織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幹部,而且從物力和財力上對直南革命給予了大力支援,在直南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大名七師就有40多名學生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

縱觀大名七師黨的活動曆史,既有在白色恐怖下采取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相結合的經驗,也有黨內“左”傾路線造成的沉痛教訓,這是我們應該汲取的。

(二)大名七師為革命培養了大批人才

大名七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共招收了20個班,915名學生。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到整個直南的20多個縣區去看的話,這個數字並不大。但是,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到直南革命當中的話,包括剔除一些國民黨反對派和落後分子,這個數字並不小。因為他們是火種,一旦條件成熟,他們就會燃燒,既可以焚石為灰,也可以削鐵為泥,並在燃燒中迎來一個紅彤彤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