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紅色七師(18)(2 / 3)

針對鹽巡迫害鹽民的惡劣行徑,直南特委和濮陽中心縣委決定以高克林、王從吾為領導,發動鹽民進行鬥爭。他們把抗日救國與解決群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把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政治口號與反對當局禁止小鹽生產結合起來,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長蘆鹽業公司屬半官半商性質,鹽務緝私馬隊也並不隸屬國民黨政府,因而他們之間有共同利益的一麵,也有矛盾的一麵。黨組織決定利用這一矛盾,集中力量打擊鹽巡,把鹽巡驅逐出濮陽,徹底解決鹽民的生路問題。

1932年春,以硝河坡、西水坡、沙窩3個鹽民集中的地方為中心,南到渠村,西到井店、化村,連同內黃縣的18個村一條長140華裏的地帶,鹽民已相繼組織起來,發動大規模的鹽民鬥爭的條件已經成熟。3月19日,濮陽城內七八百鹽民在西水坡曬鹽場召集大會,成立曬鹽會,選出代表40餘人。為了進一步開展驅逐鹽巡鬥爭,縣委成立了指揮部,起草了《告鹽民書》,組織了敢死隊。5月15日,城西、城南和濮陽城內的鹽民1000多人和井店、沙窩一帶的1000餘人打著小紙旗,拿著木棍、紅櫻槍,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以敢死隊領頭開路衝在前麵,向濮陽城北街湧去,包圍了鹽巡馬隊駐地王家大院。

這時,國民黨縣政府派人前來,勸鹽民先回去,有意見可以派代表談判。高克林聞聽此言,立即對一位鹽民領袖指出,這是騙局,並鼓勵他站出來給大家講話。那位鹽民領袖便站在牆頭上,大聲喊:“鹽巡逃跑了,我們不能便宜了他們,快衝進去,把老窩給他砸了,讚成的朝北磕頭!”鹽民紛紛跪下朝北磕頭,然後把院牆推倒,砸爛門窗,衝了進去,把東西全砸爛了,又從床下拉出兩個沒跑的鹽巡,痛打後押走。國民黨縣長聽到消息,又接到鹽巡隊長的報告,怕把事態鬧大,急令用電話通知各區保安隊火速進城,通知警察局長速帶警察到現場,勸鹽民回去。

正當鹽民重整隊伍,準備按原來計劃開始遊行之時,有群眾跑來報告說,縣長、保安隊長帶著300多名保安隊員,持槍到了西新街,可能要抓人。指揮部緊急商議,決定同其辯理。於是,幾千名鹽民把縣長和保安隊長團團圍住,展開說理鬥爭。縣長被問得理屈詞窮,被迫答應了鹽民提出的三項要求:第一,鹽巡不許再來;第二,小鹽可以做,可以賣;第三,做、賣小鹽不犯法,不準抓人,不準罰款和毀壞做鹽工具。在鹽民的堅決鬥爭麵前,鹽巡不得不退出濮陽。

濮陽鹽民鬥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鹽民的情緒,紛紛重砌鹽池、鏟鹽土、裝淋子、曬小鹽。為了鞏固和發展鹽民鬥爭的成果,縣委決定,建立鹽民協會,把所有鹽民組織起來。為了慶祝鹽民鬥爭的勝利和縣鹽民協會的成立,還分別在城裏、沙窩、千口唱了大戲。黨組織利用群眾看戲的機會,張貼標語,散發傳單和《告鹽民書》,開展多種宣傳活動。周圍幾十裏外的鹽民代表都來祝賀,使鬥爭氣氛達到高潮。

在濮陽、內黃鹽民鬥爭的同時,滑縣的鹽民砸了道口硝磺局,清豐的鹽民包圍了縣城,直到當局答應了鹽民提出的條件。南樂、大名也有鹽民起來鬥爭。1932年六七月間,濮陽、清豐、南樂、內黃、大名、東明、長垣、封丘、延津、滑縣、濮縣等鹽民代表,在清豐召開了“兩河(河南、河北)鹽民總會”成立大會,推舉王從吾為總會主席,號稱有10萬鹽民大軍,轟動了四方,極大地推動了直南革命運動的開展。

4.魏縣蔡小莊農民暴動

20世紀30年代,魏縣蔡小莊農民暴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在直南一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一運動的領導人是大名七師的學生王從吾。就當時的行政區劃來說,蔡小莊屬於大名縣的管轄範圍,以後隸屬魏縣。所以,這裏使用魏縣蔡小莊暴動一詞。

1935年6月,王從吾根據特委的安排,到大名縣城西蔡小莊(今屬魏縣)一帶發動平原遊擊戰爭。

蔡小莊位於大名縣城西漳河北岸。東距大名縣城四十五華裏,北距魏鎮二十華裏,全村有幾百戶人家,耕地分布在漳河南北大堤之間,不僅偏僻而且有回旋的餘地,所以選擇這裏作為遊擊隊活動的中心。1929年,蔡小莊建立了黨小組,1930年建立了黨支部。1933年,王從吾曾在蔡小莊及附近的崔野衝、牙裏集等村莊進行革命活動。到1935年春,蔡小莊黨員發展到20多人,它周圍崔野衝、西代固、雙廟、馬頭集、劉莊、大王莊等二十多個村的黨組織也有較大的發展。

王從吾到大名縣後,大名縣委書記穀俊華於6月30日晚,在蔡小莊村柏樹林墳地裏召開了二十幾個村黨組織負責人會議。到會的有:蔡小莊黨支部王學林、曹子亭、杜權、杜鈞,雙廟村黨支部郭海寬,西代固村黨支部穀湖,牙裏集村黨支部趙雲彩,崔野衝黨支部連守先等人。會上,王從吾講了形勢和大名黨組織的任務。講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民族危機,指出大名黨組織當前的任務是發動群眾,組織抗日遊擊隊。現在要設法搞到槍支,動員黨員群眾參加遊擊隊。現在要秘密動員、秘密組織,夜聚明散,活動一段,待遊擊隊員增多,槍支、彈藥充足時再考慮是否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