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紅色七師(16)(1 / 3)

1939年秋,國民黨反動勢力操縱地方武裝頭子劉玉慶,陰謀殺害行署的全部同誌,因行署主任解蘊山和幾位同誌事先離開行署機關,才幸免於難,行署被迫解散。行署解散後,劉亞南和多數同誌到了第四區抗日遊擊大隊工作,大隊長是地下共產黨員李大磊。8月,在該大隊駐地沙疙瘩村,由解蘊山、馮洋舟兩同誌介紹劉亞南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劉亞南被調到河北省冀南區抗日第三專署幹部學校工作。1940年春,劉亞南調專署文教科任科員。5月,調專署抗日冀魯中學任黨支部書記、指導員、副訓導主任,帶領學生邊學習、邊進行抗日宣傳,發動群眾挖路支援抗戰部隊的工作。1942年夏,日寇進行殘酷的掃蕩,學校被迫解散後,劉亞南調到中共冀南三地委黨訓班工作。8月,調中共冀南一地委會任機要秘書、地委組織部組織科長。1944年秋一地委撤銷後,去冀魯豫平原分局黨校整風學習。

1945年秋,整風學習結束後,劉亞南調中共冀南三地委黨校任副校長,培訓農村基層幹部。1946年秋至1947年春,帶領由黨校學員組成的土改工作隊去魏縣東南與國民黨占領區接壤的邊區進行土改反霸,與國民黨還鄉團進行頑強的鬥爭。1947年春,調中共魏縣縣委會任宣傳部長,繼續搞土改反霸和組織青壯年參加解放軍及支前工作。1947年冬參加太行山冶陶和中共冀南三地委土改整黨。1948年春土改整黨結束後,調中共永年縣委員會任宣傳部長,貫徹土地法大綱,進行土改複查和發展農業生產。

1949年春節後,劉亞南參加南下幹部團到冀南威縣集中訓練。4月4日,從威縣出發南下,中途在河南省開封城南進行休整。8月,到達湖南省益陽,當即去漢壽縣接管國民黨政權,任漢壽縣人民政府縣長,搞借糧、剿匪工作。1950年8月,調湘鄉縣任縣長,後任縣委書記,搞鎮反、土改和發展農業生產工作。1952年秋,調寧鄉縣任縣委書記,搞查田定產和農業生產。1953年春,調湖南省財委任工交辦公室主任。1954年春調省委組織部任財經幹部處處長。1954年底,調任中共黔陽地委副書記管農業,搞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業大生產和農村“四清”運動。1965年夏,調省委辦公廳任副秘書長。1969年底,調中共益陽地區任革委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地委書記,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抓農業生產和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1977年夏,劉亞南調湖南省農村工作辦公室任副主任、省文教辦主任,11月,任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9年11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1983年11月,省人民政府顧問、省顧問委員會常委。曾被選為省委委員、省人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

10.李亞光及其主要活動李亞光(1908~1971),直隸省巨鹿縣塔寺口村人。幼讀私塾,1925年高小畢業後考入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受進步思想的影響,李亞光在校進步很快,特別是聽了馮品毅的演講,認識到軍閥不是好東西,要為社會服務必須依靠群眾,隨之參加了馮品毅先生領導的“學生自治會”、“讀書會”。1927年4月,李亞光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因大名爆發紅槍會運動,學校停課回到家鄉。

因當時正處於國共合作時期,他以個人名義參加巨鹿國民黨縣黨部工作,以此為掩護搞中共地下黨的活動。1929年大名七師開學,他又回到學校,在校內積極開展革命活動,以學生自治會平校部部長的身份創辦大名七師《夥計報》(職工報),1930年擔任黨的組織工作。同年,直南特委派他到大名縣委,先後任委員、書記,大名縣委改為中心縣委後任組織部長。1932年調巨鹿開辟工作,後任南和宣傳部長、組織部長。1934年調任磁縣中心縣委書記,1936年在裴村組織群眾武裝分糧鬥爭中,因地主狗腿子告密而被捕,押送保定第四監獄。1937年被營救出獄,先後在冀南二地委、一地委、區黨委任書記等職。1945年調中央黨校任部主任,1946年調遼寧曆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秘書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亞光任本溪市委書記。1952年,任華北行政委員會工業局副局長;1954年,任國家建設委員會辦公廳主任、人事局長等職;1958年任中共安徽省監委副書記;1959年任合肥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1963年任河北師範大學校長、書記;1971年8月病逝。

11.林曉及其主要活動林曉,1920年出生,直隸省魏縣崔也衝村人。少年時期在本村小學讀書,這所學校的教師中有不少是中共黨員,林曉在這裏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思想熏陶,經葛英梅老師介紹,參加了秘密組織“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開始了革命曆程的第一步。

1932年,林曉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北省第七師範學校。當時學校師生思想活躍,林曉參加了進步組織“讀書會”,通過閱讀進步書籍和刊物,加深了對革命道理的理解,逐漸對社會現實感到不滿,參加了學校黨組織發起的驅逐反動校長郭鳴鶴的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