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紅色七師(15)(3 / 3)

1983年夏,郭獻瑞辭去北京市副市長職務。在中共北京市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北京市顧問委員會常委。1984年6月,北京市老齡委員會成立,他被任命為委員會主任。他雖年事已高,但為了黨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在社會各個方麵仍做著不懈的努力,繼續為黨作著貢獻。他非常熱愛書法藝術,以此抒發對黨的熱愛,謳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及改革的巨大成就,被譽為有名望的書法家,在“老有所為”上繼續作出新貢獻。

8.侯振亞及其主要活動

侯振亞(1912~1974),直隸省沙河縣北俎村人。1925年,侯振亞小學畢業,因冀南處於軍閥混戰,許多學校關閉。13歲的侯振亞,爬山涉水徒步500餘裏,考入山西省平定縣教會辦的晉友中學。每逢假期留校做工,以資補自己的生活。

目睹現實,侯振亞產生了憂國憂民的思想。1929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大名七師。他在這裏接觸了進步人士,閱讀了革命書刊,開始了對革命的追求。這年秋,侯振亞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爾後,接受黨團組織安排,到家鄉支持父親成立農民協會。193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間,在大名七師積極參加了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聯盟和“驅張挽謝”的鬥爭。入黨不久,振亞就先後擔任中共大名七師黨支部宣傳委員和大名縣委秘書等職務。1931年暑假,受直南特委派遣,回沙河建立中共沙河縣委,他任書記。在他領導下發展了黨組織,建立了農民武裝,開展了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政府加緊了對革命的鎮壓。就在事變兩周年那天,由於叛徒告密,侯振亞被捕,當即押往順德府監獄。他受盡酷刑沒泄露半點秘密,後作為政治犯押送北平草嵐子監獄。這裏關押著我黨一大批要員,侯振亞走進新的集體,感到溫暖。他積極參加了獄中黨支部的學習委員會,學習了在外麵難以學到的馬列著作。草嵐子監獄每六個月對政治犯“審查”一次,三審不省者槍斃。而侯振亞和難友們寧可坐穿牢底,也決不屈膝投降。1936年夏,日本侵略者鐵蹄踏進華北,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需要獄中這一大批黨的骨幹出獄,這樣,他才和其他難友集體出獄。

1936年12月,侯振亞到太原正式參加了“犧盟會”,並擔任總會宣傳委員會委員。1937年9月,侯振亞被派往晉東南沁縣犧盟會中心區開辟工作。不久,晉冀豫區黨委成立,又派侯振亞擔任中共遼縣縣委書記,為開辟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1938年,侯振亞針對閻錫山害怕組織民眾是空子,共產黨組織民眾是亂子的矛盾心理,進行了有理有節的鬥爭。並寫了不少文章,對發動群眾堅持抗戰,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939年夏,在沁源反掃蕩中,身為第二行政專員公署副專員兼上黨銀行副經理的侯振亞,身背銀行基金,在山上與敵人周旋,寧可把毛衣扔掉減輕負擔,也沒舍得將銀行基金轉移他處。1941年,侯振亞先後任沁源縣委副書記、書記。1942年10月至1945年4月,他帶領軍民對敵作戰2730次,殲日偽軍4200多人。延安《解放日報》社論曾稱讚沁源縣是敵後抗戰中的典型。

1947年,侯振亞調到中共太嶽區黨委工作,任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部科長。1949年8月,南下福建,先後擔任省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副部長兼人事廳長、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處書記和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6年,當康生拋出所謂“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團”後,侯振亞成了福建省最大的走資派、大叛徒之一。他自己受盡折磨,子女也受到株連。侯振亞雖然蒙受不白之冤,但對黨依然一往深情,對共產主義事業矢誌不渝。

侯振亞經過七八年的無數次被毒打、秘密審訊、關押、流放、勞改,使他在精神上、肉體上、生活上受到嚴重折磨和摧殘,1974年8月22日,侯振亞含冤去世,終年62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六十一人”冤案終於得到平反,侯振亞的沉冤也得到了昭雪。

侯振亞沒有等到大名七師建校60周年紀念活動的那一天,這裏,我們遙寄藍天白雲,請帶去大名師範後來人的思念!

9.劉亞南及其主要活動

劉亞南(1917~2012),直隸省大名縣南司家莊村人。幼年在本村小學讀書,後在大名縣立第一高級小學讀書。1932年夏考入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七七”事變發生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夏,劉亞南進入大名縣抗日政府民訓科工作,從事抗日宣傳活動,主編油印《新長城》抗日小報。是年冬,受國民黨頑固派的排擠,民訓科被解散,大部分同誌到大名縣邊區台頭村組成大名縣第一行署,解蘊山同誌任行署主任,劉亞南被派到當地武裝薛先民團搞聯絡,爭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