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什麼是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是在對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這三對基本關係的反思中產生的,現已逐漸成為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價值理念和實踐追求。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衝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這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製度和規則,也包括各種人們同意或以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製度安排。治理具有三個基本特征:它不是一整套規則,也不是一種活動,而是一個過程;治理過程的基礎不是控製,而是互動和協調;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門,也包括私人部門。
在今後一個時期,四川省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路徑就是要從以政府為單一主體、以單位管理為主要載體、以行政辦法為主要手段、以管控為主要目的、以事後處理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向行政管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基層自治管理良性互動,社區管理與單位管理有機結合,多種手段綜合運用,管理與服務融合,有序與活力統一的多元治理、源頭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轉變,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構建起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以及構建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管理體製。
(二)堅持多方參與,完善社會管理新格局
治理理論強調社會主體的多方參與,多元合作。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主體已經多元化,除了黨委、政府以外,傳統的國有“單位”已經大幅減少,非公組織大量增加,“社會人”大量出現。結合省情,就是要落實黨委、政府、社會組織、企業、民眾等社會主體的相應職責,履行各自職責,建立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從重政府作用、輕多方參與向政府主導型的社會共同治理轉變。
黨委要在社會管理格局中要發揮領導和核心作用,總攬全局、製定方針、統籌協調、動員資源。政府要強化社會管理職能,像抓經濟管理一樣抓社會管理,做到社會管理的政策到位、機構到位、職能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監督到位。要改變政府在社會管理中包攬一切的做法,屬於自身的事務履職到位,屬於市場的事務放權到位。各種社會組織和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和參與意識,發揮自治、自律、互侓作用,與政府機構同心互動、優勢互補,共同完成社會管理工作。人民群眾要充分發揮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堅持走群眾路線,引導群眾積極、理性、有序、依法參與社會管理。
目前,我們在最大程度地激發社會活力方麵還做得不夠,社會活力主要來自於“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目前,四川省的社會組織數量較少,專業的社工人才數量不足,對現有的社會組織和社工人才的作用也遠未充分發揮出來,還需要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和社工人才,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監督管理,特別要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增加政府向社會組織,特別是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購買服務的力度,吸引更多的社工人才從事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專欄 雅安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誌願者服務中心
如何讓社會力量有序有效地參與“4·20”蘆山強烈地震救災重建?四川省創造性地建立了雅安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誌願者服務中心。
2013年4月25日,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增設了社會管理服務組,5月12日,省市共建了雅安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誌願者服務中心,省市縣(極重災)鄉四級服務中心(站)全部投入運行,誌願者和社會組織服務災區也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