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傾訴(2 / 2)

當革命成功推翻帝製建立共和國之後,卡德勒因為資助革壘命黨搖身一變成為新國家的新貴。靠著這個身份大橫財,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富豪,哈桑也成為了新政府的一名官員。

從這裏來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如果沒有生後麵的故事的話。

新政府並不是鐵板一塊,內部分歧巨大。有想走資本主義路線的,有要向華約靠攏的。最終在新興資本家的支持下,資本主義路線取得了優勢。但問題出在這裏。

華約不會允許自己的後方,而且還是這麼關鍵的一個地方出現一個地方陣營的國家。於是北極熊出兵了,抓住阿富汗共和國就是一頓胖揍,把它揍的生活不能自理。

阿富汗人自然不肯屈服就開始奮起反抗,雖然把北極熊拖入了戰爭泥潭,但自己國家也被打的七零八碎。

哈桑參加了抵抗戰爭,一直在和侵略者戰鬥。卡德勒卻選擇了出逃美帝。

此時的卡德勒已經不是當年那位為了理想敢於放棄一切的熱血少年。他擁有巨額財富,崇高的地位,美麗的妻子和聰明的兒子。富裕優渥的生活消磨了他所有的銳氣。而且當初他可是不遺餘力的支持資本路線,已經上了北極熊的黑名單。

再加上北極熊前期確實把阿富汗揍的生活不能自理,眼看就要亡國了。於是他拋下了自己的祖國,變賣所有財產帶著家人逃到了美帝。

此時他還沒忘記自己的好兄弟,臨走前找到了哈桑,想讓他和自己一起走。哈桑萬萬沒想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居然當了逃兵。兩人生了爭吵,誰都服不了誰的情況下,兩個昔日的好友決裂了。

最終卡德勒移民美帝,哈桑留下繼續為祖國戰鬥。但因為好朋友的離開對他打擊太大,心中痛苦不堪的哈桑選擇用危險來麻醉自己。衝鋒總是衝在最前麵,撤退走在最後。幸運不會永遠眷顧著一個人,哈桑犧牲了。

故事到這裏,很多人就要問了,這些和阿米爾有什麼關係?別急,馬上就有關係了。

卡德勒和哈桑是最好的朋友,還是戰友。他們的兒子,也就是阿米爾的父親那一輩,兩個夥子也是一起長大的。友誼和父輩一樣深厚。兩個夥子也同樣效仿父輩,共同立誓為國家和平統一而奮鬥。

但結果呢,卡德勒移民的時候阿米爾的父親背叛了誓言,跟著一起走了。哈桑的兒子和父親一樣勇敢堅毅,留下和父親一起戰鬥。並親眼看到父親是如何死亡的。於是他就恨上了卡德勒一家。

後來華約從阿富汗撤兵,美帝又接手,總之阿富汗一直戰亂不斷。哈桑的兒子也繼承父誌一直在戰鬥。

而移民到美帝的卡德勒一家靠著帶來的大筆金錢和過人的商業眼光,成為美帝有名的富豪。

終於美帝也耗不住從阿富汗撤軍了,但走之前也用盡手段扶持多方勢力,給阿富汗政府留下了一個極大的爛攤子。但總體來阿富汗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卡德勒也知道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犧牲的消息,倍感愧疚。於是就返回了阿富汗尋找哈桑的後人,以求彌補。但哈桑的兒子根本就不肯原諒他。

阿米爾從就聽著爺爺的故事長大,知道爺爺的遺憾,也曾經跟著卡德勒去阿富汗生活過一段時間。並且認識了哈桑的孫子阿卜拉。他想重現當年祖輩的友誼,和阿卜拉做朋友。

但阿卜拉和他父親一樣,認為是哈桑是被卡德勒害死的,始終不肯給他好臉色。後來阿米爾返回美帝接受教育,就和阿卜拉分開了。

孩子的注意力轉移是很快的,在美帝有了新生活新夥伴的阿米爾應該很快就能把阿卜拉忘記才對。

但卡德勒始終無法原諒自己,以至於抑鬱而終,臨死前還念叨著自己對不起哈桑。這對阿米爾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他暗下決心,要彌補爺爺的遺憾。好幾次利用放假的機會去阿富汗找阿卜拉,可惜阿卜拉根本就不理他。

他到中國來留學也是因為中國離阿富汗近,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看阿卜拉。哪知道去年武大也開始從阿富汗招收留學生,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在留學生中現了一個熟人。

別誤會,不是阿卜拉。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巧合的事情。這個熟人是他在阿富汗的一個熟人,準確的是阿卜拉的好兄弟,哈紮特。

阿米爾欣喜若狂,就像趁這個機會和哈紮特搞好關係,然後通過哈紮特緩解和阿卜拉的關係。

哈紮特倒是不討厭阿米爾,畢竟拋棄祖國逃到國外的是卡德勒不是阿米爾。但也並不是很喜歡和他們格格不入的阿米爾,並不願意幫忙。

“但是經過我不屑的努力,哈紮特終於願意幫我聯係阿卜拉。今他當著我的麵給阿卜拉打了電話。”阿米爾痛苦的道:

“但是阿卜拉根本就不願意聽我話,還告訴哈紮特要是在和我聯係就和他絕交。哈紮特不想失去這個朋友,就讓我以後不要在找他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