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傾訴(1 / 2)

“朱子清?”這時,阿米爾才現電腦跟前坐著的不是馮正元而是許久未見的朱子清,“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WwWCOM”

“有一會兒了。連房子裏有個大活人都沒看到,你這心事有點重啊。到底怎麼了,方便一下嗎?”朱子清關切的道。

“哎。”阿米爾有點猶豫,不過可能確實想找個人傾訴一番,最終還是坐在了朱子奇旁邊。

“你知道我們家是從阿富汗移民到美帝的。”朱子清點點頭,這些開學的時候阿米爾過。

“但我隻給你們過在美帝的生活,從來都沒有講過在阿富汗時候的情況。現在我給你講一下我在阿富汗的生活吧。”

朱子清沒有插話,很認真的傾聽他的述。

這是一個關於友誼理想和背叛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並不是阿米爾,而是他的父輩。

阿米爾的祖父叫卡德勒,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而他本人也非常有經商賦,年級就接手了家族企業,並展壯大。

卡德勒有一個,是他們公司雇員的兒子叫哈桑。他們兩個年齡相仿,從一起長大關係特別好。

當時阿富汗處在封建君主的統治下,雖然沒有大的戰亂,但封建和宗教的雙重壓迫讓人民生活非常艱苦。

因為家庭富裕,卡德勒有機會接觸到外界的世界。了解了什麼叫革命,什麼叫自由,什麼叫皿主。

這裏強調一下,自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核心,皿主是華約的核心思想。兩極對立的時候,在華約談自由是要被處死的。同樣,在資本主義世界談皿主也是犯罪。

美帝的政治明星和布什打過擂台的克裏,在年輕的時候就因為不心過‘皿主’二字。被認為傾向華約,從而受到特殊部門的監督和調查,後來現是個誤會才解除監控。

這還是因為克裏家族背景深厚。如果是個蝦米,那後果估計就不是監控調查那麼簡單了。曆史上也可能就再也沒有克裏這個人了。

後來蘇壘聯解體華約不複存在,美帝效仿‘拿來主義’把皿主這一概念拿走了。然後公然宣稱美帝是世界最皿主的國家,這簡直太可笑了。

更可笑的是一群美分香蕉人在背後紛紛叫好,高喊著他美爹是世界上最皿主的國家,中國應該全麵效仿人家。無知不是錯,無知還跳出來丟人就是不對了。

言歸正傳,外界的書籍和知識無疑給卡德勒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讓他產生了一種‘原來世界還可以是這個樣子的’的感覺。

孩子總是喜歡在朋友麵前顯擺自己的不凡,哪怕卡德勒的長輩一再交代不得在外人麵前提出外麵的世界。

可這種口頭上的限製根本就束縛不住一個驚喜雀躍的少年。他忍不住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了最好的夥伴,哈桑。

哈桑也同樣被外麵的世界所吸引,不停的讓卡德勒給他講外麵的世界。卡德勒也隻是一知半解很多地方都不清楚,被追問的急了,幹脆從家裏偷了幾本外界的書給夥伴。

總之,兩個少年就這樣偷偷摸摸的了解著外麵的世界。那個時候年齡太,再加上一個家庭富裕一個雖然不富但也有穩定工作和收入,吃穿不愁沒有體會到什麼叫壓迫什麼叫疾苦,看這些書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隻是單純的對外界好奇。

但不知不覺中一顆種子深埋進兩人的心底,等著生根芽的那一。

隨著年齡逐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並接觸到生活以外的圈子才知道祖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一種不滿一種衝動在腦海裏生成,深埋心底的那一刻種子也逐漸開始芽——這顆種子叫革命。但兩個少年能做什麼,他們隻能把不滿埋在心底。

接受新思想的不隻他們兩個,在他們不知道的地方還有更多的人了解了外界,並且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國家開始變得動蕩。

有一哈桑突然找到卡德勒,他救了一個叛匪並藏在了自己家的地下室裏。卡德勒驚慌失措,並責怪哈桑不應該這麼做。

哈桑就開始給他做思想工作,回顧時候的美好,回憶時候看過的實際,暢想新世界。然後在述人民的疾苦,國家的落後。最後告訴他叛匪其實就是革壘命黨,是為了打開新世界大門,帶來人民走向幸福,代領阿富汗走向新世界的人(這話聽起來怎麼這麼別扭)。

卡德勒被服了,哪個少年沒有自己的夢想。哪個人沒有幻想過自己是救世主,他自然也不例外。

兩個少年把卡德勒家裏的醫藥箱偷出來給那個‘叛匪’治傷。在接觸的過程中他們從那個人嘴裏了解到了國家的真實狀況,了解到了革壘命軍的無私無畏。

當然,不出意外兩人也被洗了腦。卡德勒哈桑兩人成了地下工作者,為革命提供理所能力的幫助。

後來卡德勒的父親生了重病,他逐漸接手家族企業。自己當家作主,手裏又有了錢就開始資助革命,哈桑也正式成為一名情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