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無你不歡(1 / 2)

華山畿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一切存在都是虛無

若此刻無你

一切生都是死

若今生無你

少帝時,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雲陽。見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悅之無因,遂感心疾。母問其故,具以啟母。母為至華山尋訪,見女具說聞感之因。脫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臥之,當已。少日果差。忽舉席見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氣欲絕,謂母曰:“葬時車載,從華山度。”母從其意。比至女門,牛不肯前,打拍不動。女曰:“且待須臾。”妝點沐浴,既而出。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棺應聲開,女透入棺,家人叩打,無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塚。

那是一段淒美的愛情,以青春和死亡作為祭奠。

很久以前,古老的吳地上生活著一名少年,同許多其他同齡人一樣,生得清秀敦厚,懷抱一顆謙遜而多情的心。

這少年還不曾經曆過人生中任何慘烈的事件。

他的生活平淡如水,幹淨得如同從未被塵世沾染的白布,盡管暗地裏他絲毫不缺少對華麗夢境的瘋狂幻想,但總被鄉野平凡的風吹散。

愛情的出現總是缺乏先兆。

少年在一次遊曆歸來的路上,獲得了實踐夢境的機會。

那把刺破他平凡人生的劍是名素不相識的少女,意外發生在句容縣北十裏的華山畿。

天色已晚,急急趕路的少年疲乏了,預備在山中的客棧留宿。

也是最普通的客棧,沒有神秘旅客,沒有刀光劍影,也沒有暗藏殺機。酒幡在簷邊低垂,是那最無生機時代最妥帖的象征。

沒有風,沒有任何預示花開的跡象。

少年背著包袱,一步一步踏進了客舍,踏進了通往滅亡的甜蜜征途。

他走進去,什麼都沒看見,除了那名少女。

天崩地裂,少年心中深深埋藏的夢境真相大白——原來是她。

一隻尚在沉睡的柔荑無意中撥開少年蒙昧的心。他沒有準備,但已肯獻出一生。

少女毫無知情,此時,她看到少年身後的窗外有隻歡暢的小鳥,於是開心地笑了起來。

這笑容令少年如墜雲端、魂飛魄散。

少年呆若木雞,直到悵然離去,事件的中心人物心無芥蒂。

也就是十八九歲的少女,未必有絕世之姿,甚至,根本沒有朝他望上一眼。“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回家之後,少年便害了心疾,很快病入膏肓。

垂死的少年不後悔,他總想:那時花開,是多麼美麗的開始……愛子心切的母親一旦知道了兒子害病的原因,迅即啟程,往華山畿尋訪那有著暴雨梨花針般笑容的少女。

當憂心如焚的母親將少女的蔽膝悄悄藏在兒子的病榻下,奇跡出現了:少年無藥自愈。

救活了命,卻救不活陷入魔障的心。

不知何故,少年最終發現了少女的隨身物,睹物思人,愛到極處,恨不能食肉寢皮。癡情的少年竟抱著那蔽膝生吞而死。

得不到人,也要得到她的氣息。

彌留,少年乞求母親:請扶我靈柩自華山經過,讓我孤獨的靈魂在她目光中得以安息。

載著少年青春而冰涼軀體的靈車緩緩經過少女門前便再也不肯前行。

少女淡然一笑,曰:“且待須臾。”

她沐浴、更衣,亭亭玉立,如山中第一番盛開玫瑰中最美的那枝。

棺木跟前,少女且舞且歌:“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黑漆漆的棺木應聲而開。

眾目睽睽之下,少女踏著曼妙舞步,飛入棺中。

棺蓋立刻合上了。

任外麵的人如何叩打,裏麵卻聲息全無,仿佛亙古以來就從未開啟。

最後人們不得不將少年和少女合葬在一起,並將他們的墓稱為“神女塚”。

一個死了,一個便不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