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技術引進的方式較好,因為我國還沒有建設百萬台壓縮機的成套軟件、還不具備生產成套設備的能力,如果從研製開發入手,時間太長。因此我們可以在首批建設項目中采取技術引進的方式,雖然要花費一定的外彙,但是能加快速度,少走彎路。產品的選型。考慮到工效的對比、結構的對比、成本的對比、技術的成熟與在我國的適用性、投資額的對比等因素,大家傾向於引進活塞式壓縮機,而不是滑管式和旋轉式壓縮機。
為了進一步地深入調查,取得可靠的材料,1983年底.輕工部兩位司(局)長帶隊,率由企業、設計院和主管部門的負責同誌和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考察團到日本、意大利、奧地利三個國家、五個世界知名企業進行了考察,並寫出調查報告,又一次肯定了上述三條意向。
經過民主與科學的決策過程,最後確定生產規模為雙班年產100萬台,采取全套技術引進的方式。
經國家計委1984年5月批準,1984年7月,由輕工部、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上海設計院及北京、廣州等企業的有關人員,組成了60多人的談判團,分別在北京與三個國家的四家大公司進行招標談判。經過分析比較,與意大利伊瑞公司簽訂了合同。1984年10月10日國家經貿部批準合同生效。合同工廠建設周期為36個月。
決策的貫徹和執行更是一項艱辛的工作。由北京市政府領導同誌親自掛帥,成立了市重點項目辦公室,二輕總公司也成立了重點項目建設指揮部,建立了會議製度,並經常深入現場解決問題,使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得以保證。
整個工程1985年8月破土動工,在市重點辦的領導下,及時解決了設計施工、投資調整、資金籌措、安裝調試、電力增容、煤氣工程、上下水工程、土地征用、人員培訓、技術準備、生產準備、外購外協、生產管理、建章建製、廠容廠貌問題。經過輕工部上海設計院、北京一建三公司、北京市安裝公司、意大利伊瑜公司和各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全廠職工的共同努力,於1987年10月15日建成投產,比設計周期提前了10個月。經過兩年兩個月的艱苦奮鬥,完成了決策的各項計劃。
經過一年的試生產,1988年產量為40.8萬台,1989年產量為474萬台(接近單班50萬台的設計能力),1993年產量達到83萬台,從1988年到1993年累計產量327,5萬台,銷售額12.3億元,累計稅後利潤(壓縮機)26678萬元,建設總投資為14802萬元。1994年計劃生產100萬台。
一個正確的決策不僅促成北京電冰箱壓縮機廠的興旺發達,而且挽救了北京電冰箱廠(雪花電器集團公司本部夂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投資及經營管理決策的問題,使得雪花電冰箱廠在競爭中失利,並陷入了困境。1992年5月,北京市及時采取了措施,宣布壓縮機廠與雪花本部合並,並采取有效的調整措施,使雪花集團獲得了新生。合並後共消化明虧暗虧6900萬元,實現利稅6000萬元,歸還專項貸款6800萬元(含140萬美元:)。1994年它將以更大的調整、更高的效益,重振雪花集團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