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日本大發車,另有一個優選條件和重要依據,就是大發車與夏利轎車是姊妹車,都是日本大發公司的係列產品,大發與夏利外型大小相近,通用件達40%,發動機是同一係列產品,在加工製造過程中稍加調整即可共線混流生產。因此,在貫徹總公司汽車工業發展戰略中,在開發引進大發微型車之後,僅隔一年又開發引進了夏利轎車,而且確定以生產夏利轎車為天津汽車工業的發展重點。實踐證明,總公司的選型決策獨具慧眼,有先見之明,選得準、選得好。通過上微型汽車,推動了企業的技術進步,促進了天津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國內汽車市場的繁榮。
三、快速引進,出奇製勝
為了實施超前戰略,我們加快步伐,引進與創新相結合,生產與改造並舉,最後達到速度與效益同步。為了盡快發展天津市汽車工業,尤其是盡快把微型汽車特別是夏利轎車搞上去,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上品種、上質量、上批量,迅速占領市場,我們采取下列“拿來主義”的舉措:
1仿創結合,先仿後創。首先照抄照搬,一絲不苟地按照日本的大發、夏利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標準進行生產,然後消化吸收,逐步向國產化過渡。從而在產品試製、投產過程中走了捷徑,為提早投放市場爭取了時間。1984年3月,我們與日方簽訂引進大發合同,當年即生產500輛;1986年3月又與日方簽訂引進夏利合同,當年即生產60輛。這兩個產品均具有國外80年代先進水平,因此一進入市場,很快就創出了牌子,收到了效益。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當年銷售、當年收益。
2“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全麵掌握先進技術。一方麵組織部分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關鍵崗位工人走出去,派往日本學習取經,提高技術與管理素質;另一方麵又根據需要把日本專家請進來,進行現場指導。這樣,很快培養了一支訓練有素的技術、管理和操作隊伍.為大批量投產和後來的國產化作好了人才準備,使企業的技術和管理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3引進生產與改造並舉,以先進產品帶動技術裝備上水平。為了適應大發與夏利的生產,並為國產化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對原有廠房、設備動了大手術,全麵進行技術改造。從1985年到1987年,三年完成第一期改造工程,達到設計能力2萬台,實現了新產品的引進開發與批量生產。產品的先進水平,帶動了技術裝備上了新台階。
4製定網絡計劃,巧排工程進度。在實施技改過程中,企業本著精心組織、科學管理、立體交叉、平行作業、倒排工期、確保進度的原則,按係統工程的原理,編製網絡計劃,使設計與施工、土建與安裝、主體工程與公用設施都能和諧配套、一次到位。廠長根據網絡計劃,直接指揮,狠抓工程質量和進度。使施工中的各環節合理交叉,沒有出現脫節、誤工、返工等現象。有力地234保證了各環節按照網絡計劃的部署有章法、有步驟地依次推進,全部按時完成。
5邊改造、邊投產、邊調整、邊驗證。在技改過程中,既重視按程序科學施工,又把改造、調整、驗證與試生產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既保質保量地快速完成了技術改造項目,又較快掌握了先進生產技術,驗證了工藝,鍛煉了隊伍。使衝壓、裝捍、油漆、總裝各條生產線和質量檢測線全線順利打通,成龍配套。並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發揮科技進步的威力,創造與日俱增的效益。1988年是正式投產的第一年,即達到12202輛,一年產量相當於改造前四年產量的總和。超前決策與快速引進,使夏利以最短的時間搶先一步,占領了市場,贏得了用戶,在市場上、在汽車行業中樹立了自身的形象。
由於開發適合市場需要的微型汽車,促進了企業的全麵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天津大發”先後榮獲市優和部優產品稱號。“夏利”先後被評為全國消費者信得過國產車金獎產品和天津市一流產品稱號。1994年2月,天津市對工業重點產品效益評價結果表明,夏利轎車實現利稅連續兩年(1992年、1993年)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