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做出發廣微型汽車的決策,是圍繞著市場需求和全國汽車發展布局進行的,因此具有強勁的生命力。
1983年國家確定天津為全國微型汽車大批量生產基地,並批準天津微型汽車項目為全國550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之一,從政策上為天津發展微型汽車指明了方向。朝著這個方向,我們樹立超前發展意識,立足於早,立足於快,著手實施超前發展戰略。
一、搞市場調研,打三個空檔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作任何決策都不能離開市場。隻有適合市場需求、適合我國國情、適合大眾消費水平的產品,才會有生命力。為此我們先後做了大量市場調研,預測出全國對[型汽車的需求量。從調研結果分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微型汽車不僅可服務於機關、學校、工廠、商店、醫院、部隊和出租行業,而且還將進入家庭。既然轎車進入家庭是發展方向,那麼在這個漸進過程中,在起步階段,國內還是以物美價廉、經濟性好的微型汽車為主體,因而其普及性最強、用戶最廣泛,這是國情決定的。瞄準了這個市場的發展趨勢,看準了發展的廣闊前景,我們就抓住機遇,果斷決策,大幹快上微型汽車,重點是打三個空檔。
打市場空檔。從國內市場看,1982年以前,我國微型汽車基本是空白,而市場需求量又很大,年需求量約20萬輛以上。這是因為,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初級階段的汽車發展方向應該是儉樸實用、物美價廉。大發、夏利兩個係列產品正適應了這種需求和趨勢,因此一投入市場就成為不同層次用戶的搶手貨,至今已投放市場16萬輛,其中夏利轎車已超過10萬輛,仍是供不應求。
打產品空檔。即不重複搞國內廠家已開發的產品,不搞重複建設。凡國內已形成批量生產的車型,或國家已明確布點由外省市重點發展的車型,我們堅決繞開。我們是在國家汽車工業發展的統一規劃下,把眼睛盯在市場潛力最大、最適合普通用戶要求、而國內又處於空白的產品上。大發和夏利轎車就是在這一思想支配下開發生產的。我們引進的夏利轎車具有與眾不同的幾個特點:一是節油低耗,每百公裏耗油4.5升;二是物美價廉,低於其他轎車的市場銷售價;三是排量993毫升,符合國家以低排量為重點的轎車工業發展方向。因此,夏利轎車始終穩穩地占領市場。據國家有關資料統計,在國產轎車總需求中,夏利轎車占42%。
打時間空檔。看準了市場,確定了方向,關鍵就是搶時間、爭速度,不失時機地打短、平、快,打時間差,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時間空檔。當市場最急需的時候,我們捷足先登,投放市場,出奇製勝。在組織發展生產中,我們立足於早、立足於快、盡快占領市場。例如,我們充分利用大發、夏利可部分共線生產的優勢,利用大發生產線同時生產夏利轎車,使夏利比原計劃提前兩年,於1986年即開始投產。從而贏得了時間,抓住了時機。當別人還在醞釀開發時,我們已經投產;當別人投產時,我們已形成批量占領市場;當別人同類產品上市時,我們已經收回了投資,降低了生產成本,接著又以市場為導向,快速研製並投產了下一代新產品——三廂夏利轎車,為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儲備了實力,做好了技術物質準備。現在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長,天津市政府已將夏利擴建項目確定為一號工程,朝著1995年形成15萬輛生產能力的目標加快發展。
二、對比分析,優選車型
發展徽型汽車的決策確定之後,選什麼車型?我們在總公司領導下確定了四條原則:一是產品的先進性。強調引進的必須是國外80年代開發研製的新產品,而且是經過對方生產考驗和市場考驗的成熟產品。二是產品的實用性。我們要生產的微型汽車要滿足國內市場抵製進口,因此產品的技術性能應符合國內使用條件(如能使用國產燃料、適應多種用途、節能低耗等:)。三是我們選出的車型必須能納入全國的統一規劃。四是選定的車型必須符合成本低、效益高的要求,符合高起點、大批量、專業化的原則。為了使產品選型真正體現上述指導原則,早在1983年,我們就圍繞產品選型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考察。微型汽車在世界上最具有生產優勢的國家是日本,1982年生產120萬輛。而在日本6家公司中,鈴木和大發兩家公司的產品優於其他廠家。為了進一步摸清底數,掌握科學數據,我們先後對鈴木和大發的樣車進行了性能試驗,組織有100多名技術人員參加的聯合設計組,對兩家的樣車進行了全麵測繪。經過反複論證,發現大發、鈴木整車參數、車身底盤結構相近,但大發載重能力比鈴木高出10%;而且大發車的發動機發展潛力大,生產工藝先進,同時大發公司條件優惠,有利於我們消化吸收新技術,因此最後我們選定引進大發車型。